艺术

清初金陵八家的艺术浅析(下)

清初金陵八家的艺术浅析(下)高岑字蔚生,杭州人。在清初金陵地区的画家群里这些画家代表了当时的创作最高水平,也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和方式。清初金陵地区画家的收藏现状和前景在现下艺术品市场空前高涨的时期,书画市场也繁荣起来了。清初金陵地区的这批画家,由于他们都隐居不仕,社会活动较少所以他们的作品普遍影响较小。

相容中西的黄士陵绘画

相容中西的黄士陵绘画黄士陵擅长书画篆刻,以篆刻成就最大,也最为知名;书法也自成面目;其绘画虽关注者寥寥,却以兼具西法而成为中西融合画法的先行者。当时士人即有认为黄士陵的绘画取法西洋的看法。大约当时以正宗文人画立场指责黄士陵者不在少数,因此黄士陵在为好友、弟子作画时在题跋中一再为己辩护,并指斥文人写意画的弊端。

宋代理学对山水画自然观的影响

宋代理学对山水画自然观的影响站在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探讨宋代理学对山水画自然观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理学对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使山水画在自然观的认识系统中超越了前代,启示了后世。说明宋代艺术家在时代文化性理学说的影响下,对于山水自然观的美学认识与魏晋隋唐时期的审美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换句话说,从“格物致理”的层面要上升到“穷理尽性”的状态,这便是宋代山水画家们在改良山水自然观时的主要课题。

好纸使名家画作身价倍增

好纸使名家画作身价倍增提起书画投资,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名头”,也有一些人讲究源流,还有人讲究著录,但是在2008年7月的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上,有几幅受到市场追捧的作品,却提示投资者应该关注画作所采用的材质。好纸固然可以使得画作身价倍增,但劣纸亦能使其生辉。

宣纸简史

宣纸简史纸、墨、笔、砚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称之为文房四宝。其中宣纸的功劳尤为显著。宣纸是写字绘画的一种专用纸,因产于宣州府,故称宣纸。相传唐代宣州有个造纸的工匠叫...,他的老师去世后,留传给他一幅画像。最早的宣纸用料以青檀树皮纤维为主要原料。到了清代宣纸又远销到欧洲,还荣获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等,声誉世界。宣纸品种计有60多种。

论谢稚柳的书法艺术

谢稚柳先生是以古书画鉴定名重当代,以绘画成就名扬五洲的,书法对他来说,实是余事。对谢稚柳产生重大影响的是钱名山将陈洪绶的书画作品给他临摹,从而启发和坚定了他探索陈洪绶艺术的道路。谢稚柳在书法艺术上有长足进步,是在抗战爆发到重庆任监察院秘书之时,当时于右任为监察院院长,章士钊、潘伯鹰、沈尹默均在这里任职。引起谢稚柳书法艺术突变的是1949年他到上海从事古书画鉴定研究工作开始的。

假字画里有真金

假字画里有真金仿真字画,作为“伪”而不“劣”的字画,兼具继承、学习、观赏等多方面价值,目前因为备受生活情趣高雅的文人商贾追求,成为以“假”立足,在收藏拍卖界上占据重要位置的藏品。行外人可能对仿真字画颇有微词,但那可能是把仿真字画等同于一般的赝品。事实上,仿真字画与赝品有着严格的区别,因为“仿真字画虽然是假字画,却藏有真文化”。黎展华认为,要仿字画,而且要仿得逼真,必有一定的师承关系。

不尽雕琢 半留本色——雕砚艺术的自然风韵

不尽雕琢半留本色——雕砚艺术的自然风韵砚与笔、墨、纸并称中国的“文房四宝”,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钟爱。石色的雕砚艺术,大多是清雅之品,像《残碑砚》的大气磅礴,在他的作品中也许属于可遇不可求的孤例,但利用石材的天然纹理乃至瑕疵,“不尽雕琢,半留本色”,则是他一以贯之的艺术风格。

论中国绘画批评中的文化品格

论中国绘画批评中的文化品格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是一个极其重视文史的国家。一中国绘画的品评风气,早在魏晋已开其端,至南北朝时已日趋兴盛。二者妙相谐美,使中国绘画有着独具的空间感和空间意识。从而这种空间意识也成为中国画家心中对之无限的追求。中国画不过是中国文化的外在的表征。宋画全面的繁荣,与人们普遍重视提高文化修养不无关系。由此中国绘画的笔墨也同人的特点联系起来。内修则导致中国画家对艺术的贞操和气节。

提升境界与格调 推动中国画创新发展

提升境界与格调推动中国画创新发展提升境界与格调推动中国画创新发展薛永年《中国艺术报》2007年4月20日当前的国画创作固然佳作频出,精品迭见,在发扬优良传统走向现代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然而也不是没有问题。因此,在艺术批评中,风格固然重要,境界与格调尤为重要。可见,中国画眼下的繁荣现象如果缺乏坚实的民族文化的内在的基础,发展中的负面问题当会逐渐地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