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不应被遗忘的翻译家和国画家林琴南

不应被遗忘的翻译家和国画家林琴南林纾,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县人。还有一幅林纾71岁所作山水,成交价4.18万元。虽然林纾绘画还远非市场热点,但这正说明其作未有炒作泡沫。随着更多人对一代文艺巨子林纾记忆的唤醒,拂去笼罩于其人其艺上的历史尘埃,其画作中的高洁和淡定将成为我们寻找心灵家园的醒目路标。故此林纾绘画价格的成长空间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远销欧洲通草水彩外销画 如今无人识

远销欧洲通草水彩外销画如今无人识在17-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盛极一时的“中国风”。“我代表广州去接回这批通草水彩画时,对通草是什么东西一无所知。这批无比珍贵的赠品,填补了我国馆藏的空白。”9年间,程存洁用各种办法四处向世界各地收回当年外销的通草水彩画,如今馆藏已经藏有300多幅。“最后研究发现,通草纸根本不是纸,而是一种树木切下的片。遗憾的是这种百年前产自广州的水彩画,在本土上却找不到任何相关线索。”

唐卡收藏冷门中的热话题

唐卡收藏冷门中的热话题近年来,藏传佛教艺术品的收藏正逐渐得到国内外藏家的认识和关注。“藏密唐卡”正是基于对广东收藏市场的信心而南下进军广州的,但却意外遭到冷遇。事实上,他们在北京的总部也会有一些自广州远道而来的唐卡收藏爱好者上门。不过,去年唐卡收藏市场势头出现趋缓的迹象。专家指出,不少当代唐卡大师的作品同样具有收藏价值,如次旦朗杰、夏吾才朗、久美尼玛等人的作品。

浅识吴冠中的中国画创作思想

吴冠中被国际艺坛认定为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画家。吴冠中对绘画的创作核心、创作动力、创作关键、创作...、创作原则等创作思想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吴冠中的国画作品有很多美的个体与组合体,这都来源于他对形式美的发现。吴冠中的中国画从没有固定的程式和章法,画面如何结构,全靠特定情感的驱使。“风筝不断线”是吴冠中进行艺术创作的原则,它形象地说明了艺术创作和现实生活的关系。

草书杂议

草书杂议唐人张怀瓘在《书议》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敬之法,非草非行,草又处其中间。无籍因循,情驰神纵,超远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笔法、笔画只是汉字的基本要素,而不是写好草书的关键因素;古人说:楷书见功力,草书显才情。可见写好草书的关键还在于才情,这无疑是对一位书家的更高要求。

明清象牙雕刻艺术:士风牙香

明清象牙雕刻艺术:士风牙香中国象牙雕刻艺术,自新石器时代既已出现,其后经过逐渐演化发展,终成国粹艺苑之齐葩。在清代,象牙文房器物的雕刻技法亦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姿多彩之局面。明清时代,是中国象牙雕刻的颠峰时期,各种技艺推陈出新,不断涌现。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保护野生动物组织及签订有关协议,作为象牙雕刻艺术原材料的象牙已近资源枯竭之局面,因此更显中国象牙雕刻艺术之珍贵。

谁是名家赝品现身拍卖行的元凶

谁是名家赝品现身拍卖行的元凶2009年4月6日,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20世纪中国当代艺术”专场中,林风眠作品《渔获》以约合人民币1437.92万元拔得头筹。这种对林风眠作品的质疑,很快演变为一场对赝品来源的追踪与猜测。不只林风眠作品,近年来,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名家作品也是各大拍卖公司赝品出现的重灾区。这已经成为拍卖业中的潜规则。

传统的钟馗画研究和创作

传统的钟馗画研究和创作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现为中华钟馗画院院长、上海海派书画院院长的董之一先生在传统的钟馗画研究和创作的艺术中泛舟数十载,自成一格。为了弘扬民俗文化,他将其近期精心创作的数十幅画举办端午钟馗画展,他所创作的钟馗神态各异,色彩鲜艳,具有时代特点。

书与画本属两个系统

书与画本属两个系统中国的绘画,虽可追溯到远古,但对绘画作艺术性的反省,因而作纯艺术性的努力与评价,也和文学、书法一样,还是东汉末年,下逮魏晋时代的事情。由这种古代实物的考查,可以明了我国的书与画,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系统。书与画的线条,虽然要同样的功力;但画的线条,一直在吴道子晚年的“如莼菜条”出现以前,都是匀而细的,有如“春蚕吐丝”的线条,这和书的线条,也是属于两种形态,自然需要用两种技巧。

中国艺术从 ... 走了有多远

中国艺术从...走了有多远...新文化运动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对其评价,无论汹涌澎湃也好,泥沙俱下也好,城头频换大王旗、好斗的文化传统自此开始也罢,“打倒孔家店”,以及“德先生”和“赛先生”却是不可回避的几个关键词。中国的艺术亦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揭开了崭新的一幕。中国当代艺术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在纪念...运动90周年的今天,我们应该不满足现状,正视现实,反思我们距...到底走出了多远的路,还有多远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