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龙年赏龙图 壬辰龙年赏龙图十二生肖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传统纪年法,源远流长、影响广泛。值此壬辰龙年来临之际,我们撷取几幅以龙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从中体现画家笔下笔墨健劲、简练率真、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龙的形象。人们将龙视为吉祥的代表,称之为瑞兽和吉神。中国龙之图形出现很早,但真正展现到绘画上的龙图却是在战国时期。元明之后,龙画传世极少,亦未见名家出现,龙多附于道释图画中。
元代影青釉广寒宫瓷枕工艺特点 元代影青釉广寒宫瓷枕工艺特点瓷枕,是我国古代瓷器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一个种类,它有着自身的发展历史与演变过程。元代广寒宫瓷枕1973年8月出土于大同市城西五里店,为国内罕见的景德镇窑艺术珍品川,它是元代社会生产发展状况和历史风貌的反映,体现了元代陶瓷工艺的辉煌成就。
波兰作曲家肖邦逝世 据说这些前奏曲是肖邦在阴雨连绵的玛乔尔卡岛创作的。比前奏曲规模大一些,而又丰富多彩的“练习曲”是肖邦创作的另一部分宝贵财富。肖邦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他的各种舞曲,如圆舞曲、波兰舞曲、玛祖卡舞曲等。1849年10月17日,肖邦在他的巴黎寓所中逝世。临终前,他嘱托亲人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安葬。
浑朴含蓄 敦厚秀美—杨仲子书法 浑朴含蓄敦厚秀美—杨仲子书法杨仲子,原名杨祖锡,亦名扬子,号石冥山人、一粟翁、梦春楼主。除此之外,杨仲子还工书法,其书法古茂苍雄,书学李瑞清,颇得其真蹄。他的书法作品,用笔秀润,具有殷人刀笔意趣,浑朴含蓄,敦厚秀美。现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收藏的杨仲子书法,即是这样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既有抗战时期杨仲子在重庆所作,也有抗战胜利后及全国解放后在南京时的作品。此联朴实敦厚,骨力内涵。
雕工精美的清代门墩石 雕工精美的清代门墩石门墩石是置大门下起支承加固作用,其造型多样,大都具有海窝与槛槽,海窝即门下枢置门轴,槛槽是置门槛用。狮子门墩石,整体由狮序与座组成。麒麟纹圆鼓门墩石,束腰型,由石鼓与座组成。贴近生活、表现生活,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上面所述的门墩石雕刻纹饰内容、体裁,包括各个方面,均是多彩的。这是一种朴素的美,没有浮华,留露出真挚的情意,这类题材在门墩石上很多。
两千年的琴瑟余音 两千年的琴瑟余音汉代人善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通过歌舞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也是汉代歌舞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汉画像石和汉俑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陶俑和汉画像石中,各种音乐表现形式大都离不开器乐的演奏与伴奏,尤其伴奏是乐舞以及杂技百戏表演所必备的。陶俑和汉画像石中主要的乐器有吹奏乐器,如埙、排箫、笙、笛等;弦乐器,如琴、瑟、箜篌等;打击乐器,如建鼓、鼗鼓、筑、节等。
汉代漆器赏析 汉代漆器赏析漆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赤出的创造。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鼎盛。汉代漆器是实用和美观结合的工艺典范。汉代漆器主要有木胎和夹胎两种,也有少数为竹胎。以下介绍几件汉代漆器,供读者赏析。从现存汉代漆器的图案来看,画家是灵活地、充分地运用了对称与平衡的构图原则。因此,在未来的几年内,好的汉代漆器必将有宽广的升值空间。
汉代压镇艺术 汉代压镇艺术镇是古代人们生活的日常用具。西安博物院收藏了一批均在西安地区汉墓发现的压镇,压镇的出现是与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截然分不开的。后经调查了解,该镇应在西安市灞桥区惠家庄一带出土。玉猪压镇出土于皇家宫殿,故此应是皇家用器。汉代人席地而坐,为防止所坐的席折角卷边,使其保持平展,故四角置放放“压镇”。又为了美观而将压镇削成精美造型。
带你走进书画知识的殿堂——什么是指墨画? 指墨画又名“指头画”,简称“指画”,是用指头、指甲、手掌蘸水墨或颜色在纸、绢上作画,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画法,别有趣味和技巧。高其佩早年也用传统的毛笔画过画,但久久未能创造自家的风格,在他发明了指画后才独创一格,成为指画的开山祖。高其佩的指画题材包罗万象,山水、人物、花卉、虫鸟,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刻划细微,有很高的成就。
古法拈来写妙景——查士标《仿各家山水册》 古法拈来写妙景——查士标《仿各家山水册》士标,清代书画家,安徽休宁人,与渐江、孙逸、汪之瑞为“新安派四大家”。《仿各家山水册》,集中地体现了他的艺术成就。《仿各家山水册》的创作,足见查士标扎实的传统功夫。真是古法拈来写妙景,丹青高古称逸品。查士标传世作品较多,安徽省博物馆藏其书画33件,国内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此套《仿客家山水册》现藏辽宁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