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浑然天成 秀逸豪放——沈荃《临米芾行书诗

浑然天成秀逸豪放——沈荃《临米芾行书诗沈荃(1624—1684年),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顺治九年(1652年)探花,授编修,累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土、礼部侍郎,卒谥文恪。他工书法,宗法米芾、董其昌,是康熙年间最重要的书家之一。沈荃与董其昌是同乡,自幼即倾慕董书,并以之为其书学的基础,极得董书的笔法特点与风神。爱好董其昌书法的康熙帝曾向其学习书法,或者说是他专习董书而影响到康

景德镇宋代青白瓷 “摩睺罗”艺术赏析

景德镇宋代青白瓷“摩睺罗”艺术赏析景德镇自五代以来瓷业兴起,随着北宋创烧出精美的青白釉瓷器,景德镇一跃成为宋代八大窑系之一,其产品种类丰富、精美如玉,远销海内外,景德镇之名天下咸知。自北宋中期开始,景德镇所烧造的青白瓷品种中就包含着一类十分精美却鲜为人知的雕塑艺术品,这就是“青白瓷摩睺罗”(图1)。我们今天所认识的“摩睺罗”一词出自梵语音译muhrtu。

瞬间的永恒——水晶观赏赏析

瞬间的永恒——水晶观赏赏析水晶,历经亿万年的生长,蕴天地间灵秀之气,晶莹璀璨,五彩缤纷,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从考古资料得知,新石器时代晚期,水晶就已被人们作为饰品,倍受珍爱。距今五千余年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有水晶耳,广东珠海宝镜遗址出土有新石器晚期的水晶玦。

艺苑珍赏说诗笺——《旧京残笺(册)》收藏

艺苑珍赏说诗笺——《旧京残笺(册)》收藏诗笺,是文人吟咏作札的专用笺纸。它是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史、版画史、印刷史的重要文献和我国木刻彩版艺术中的瑰宝。时至上世纪初,木刻彩印制笺工艺在北京重新盛行。当时京城的南纸店如淳青阁、松华斋、荣宝斋、静文斋等,均刻印诗笺出售,并可定制。诗涛笺虽以画稿为主,但刊印亦贵精良。两人对传统版画同有爱好,喜爱搜集木刻版画。

万里长江万里情——明代文人画家陈沂及其《

万里长江万里情——明代文人画家陈沂及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名川大山,古往今来一直倍受许多士子才人的追求与向往。从观山看水到图画山川,中国传统山水画更多地赋予描绘对象以主观意尚和人生旨趣,可谓是一种富有哲理和人格化的绘画艺术。历史上文人、画家,送别戚友时诗画咏叹不绝,曾经留下不少的逸闻轶事。明代中叶文人陈沂创作的《龙江晓饯图》画卷(纸本设色,画芯纵26.2厘米,横185.7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

香风轻拂紫藤花

香风轻拂紫藤花春天到了,紫藤花如一串串风铃挂在春风里,紫中带蓝,娇美若云霞。人们把这颗树与树上的紫藤当成两个人至死不渝的爱情象征,于是也就有了紫藤花的花浯“迷人的恋情,深深的思念”。古往今来,多少画家、诗人,都以紫藤花为主题,创作出无数美妙的作品。将紫藤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画中紫藤似随风飘摆,花叶皆有动势,藤花烂漫。这里选录《紫藤》一幅,从中可见画家对花鸟刻画的细致工整,绘画风格的清新动人。

有书无法 有书入禅——漫话弘一法师其人其

有书无法有书入禅——漫话弘一法师其人其提起李叔同或是弘一法师,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艺术天才雄视古今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号息霜,出家后法名演音,字弘一,暮年号晚清老人,平生所用笔名别号有二百余,浙江平湖人。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他广泛引进西方的美术派别和艺术思潮,组织西洋画研究会,其撰写的《西洋美术史》《欧洲文学之概观》《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皆创下同时期国人研究之第一。

玉和玉器及价值漫谈(八)

玉材的种类和材质价值对玉器的价值我们可以分为两大块。玉器表现的题材价值玉器类型和玉雕题材类型及题材的流行性对玉器的价值都有影响。

皇家藏品: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说到苏州的艺品,人们大多想到的是苏绣,但要问苏州手工艺品中的巅峰之作,那非缂丝莫属了。苏州缂丝织造技历史渊源苏州缂丝高雅、细腻、精美、富丽。

民间年画木雕版(下)

民间年画木雕版(下)中国民间绘画源远流长,画工生活在民间,表现民间喜闻乐见的事,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由明代至清代,木雕版画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面广,木版年画在清代咸同时期,出现空前发达。版画主要在民间流行发展,出现许许多多优秀木刻版画。木版年画在宋代称“纸画”,至明代逐渐普遍,明代刘若愚《酌中志》记,明代雕版发达促使年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