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因“放屁”惹怒文坛奇才?原来这才是真相 他有一个相知甚笃的方外之交“佛印禅师”,平时二人在佛学、文学上总不忘相互切磋,但每次老是让佛印禅师占尽上风。苏东坡毫不考虑地回答:“你看起来像一堆牛粪!”苏东坡手拈一拈胡子,黯然地同意苏小妹的看法。佛印禅师看过后,莞然一笑,顺手拈来一枝红笔,即在苏东坡的诗上写了两个斗大的字:“放屁”,再交给书童带回。
禅宗公案:八风吹不动 八风吹不动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师是至交,两人经常谈禅论道。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苏东坡以为祥师一定是对自己的禅境大表赞赏,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放屁。
公案故事:本空非有 禅师看到苏东坡时说:“人都坐满了,此间已无学士坐处。”禅师看到苏东坡与他论禅,于是说:“学士!我有一个问题问你,如果你回答得出来,那么我老和尚的身体就当你的座位,如果你回答不出来,那么你身上的玉带就要留下本寺,做为纪念。”苏东坡一向自命不凡,以为准胜无疑,便答应了。苏东坡为之语塞。
大德故事:求人不如求已 苏东坡看到这种情形不解地问:“观音本来是我们要礼拜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与我们同样挂着念珠而合掌念佛,观音到底在念谁呢?”吾人不知道自己拥有无尽的宝藏,不求诸己,但求诸人,希求别人的关爱,别人的提携,稍有不能满足所求,即灰心失望。只要自己条件具备,不求而有。
机锋无限:苏小妹解玄机 佛印禅师与东坡心的差别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有一天,佛印禅师和苏东坡在禅堂打坐。苏东坡很满意禅师的答复。过了一会儿,佛印禅师对苏东坡说:“学士!你看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苏东坡以为胜过佛印禅师一回,洋洋得意,逢人夸口自己的聪明,让佛印禅师哑口无言。心中的毒草,就是我们的胜负得失,比较分别的妄想,就像佛印与苏东坡,以佛心看人、看万物,一切是佛的庄严显现;以粪屎心观人观万物,一切都充满臭秽污浊。
机锋无限:佛印禅师——尽虚空遍法界皆为我禅床 有一次,苏东坡要来见佛印禅师,并且事先写信给禅师,叫禅师如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不必出来迎接。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的礼来接他──不接而接。苏东坡以为禅师这回必居下风无疑,而禅师却回答一首偈子说:“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你苏东坡所知道的只是肉眼所见的有形的床,而我佛印的床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大广床啊!
张大千《松下观瀑图》赏读 张大千《松下观瀑图》赏读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春季拍卖会上将推出张大千巨幅山水《松下观瀑图》,此图纵361厘米、横140.5厘米,纸本浅设色,署款为“己巳冬日过长椿寺,走笔图此,似寿泉大禅师印正。蜀人张大千。”参佛之后,寿泉法师请大千为长椿寺绘制丹青佳构,张大千抿笑允诺,于是画下了这幅《松下观瀑图》。
浅说湖笔 浅说湖笔文房四宝,笔居首位。从元代开始,我国的毛笔又进入第二个时期——“湖笔”。被称为“毛颖之技甲天下”的湖笔,发源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古时,善琏隶属湖州府,故这里出产的毛笔称为湖笔,善琏也被誉为“笔都”。湖笔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元代,湖笔取代了宣笔的地位,湖州成了全国的制笔中心,并出现了冯应科、张进中、吴升、姚恺、陆震、杨鼎、沈秀荣、潘又新等制笔名师。
浅谈中国画的“似与不似” 浅谈中国画的“似与不似”中国画的历史源源留长,其中的学问博大精深,所以历代的画论亦不断增多,及至近代,已可谓浩如烟海。但有一个问题一直被历代学者津津乐道,那就是对中国画的“似与不似”的探讨。可见他对中国画“似与不似”的深刻理解和超前大胆的思想。对于中国画的“不似”的审美价值的肯定。直到书法介入绘画才完成“似与不似”的美学历程。笔墨语言涌动奔放,把中国画中的“不似”发挥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