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明吴承恩 七言草书律诗 [专家点评]明吴承恩七言草书律诗此为明吴承恩的《七言律诗》,现珍藏于扬州博物馆。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人。晚年致力写作《西游记》声名远扬。工书法,师二王、虞世南,欧阳询,点画丰腴,劲秀俊朗,是当时颇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七言律诗》扇面为吴承恩三十五岁时作,洒脱俊秀,行草相间,体势开阔。吴承恩流传墨迹罕见,此当是难得佳作。
[专家点评] 明文徵明 七言草书律诗四首 [专家点评]明文徵明七言草书律诗四首此为明文徵明的《七言律诗》草书,师张旭、怀素狂草风范,纵横起伏,迂回飘逸,笔力雄健,富有韵律感,不失为狂草精品。文徵明,长洲人。初名壁,或作壁,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工书善画,书模宋、元,亦专法晋、唐。行草笔法智永,大、小楷学黄庭坚,隶书法钟繇,山水师沈周,人称其兼有赵孟、倪瓒、黄公望之体。又善画花、鸟、竹、果。为明四大家之一,创吴门画派。
[专家点评] 明倪元璐 草书扇面自书诗 [专家点评]明倪元璐草书扇面自书诗此为明倪元璐的《自书诗》。倪元璐,字玉汝,号鸿宝。擅山水,清润古雅,工书,其书法沉郁含蓄,方整纵肆,与当时恬美书风有很大差别,是晚明新书风代表。《自书诗》扇页,体势左纸右高,生动畅快,苍劲流美,超迈中透出灵秀逸趣。
[专家点评] 明祝允明 《致元和》草书手札 [专家点评]明祝允明《致元和》草书手札此为明祝允明的《致元和》草书手札。书学深厚,真、行,草诸体皆能,尤擅草书,被称为“明代草书第一人”,有“拔山草书天下无,妙洒岂独雄三吴。”之誉,传世墨迹有《手札》《饭苓赋》等。《手札》为祝允明所书信件,其书流流畅自然天真烂熳,极富表情,呈现出祝允明高妙的书法功力。
[专家点评] 清程邃 草书探梅诗 [专家点评]清程邃草书探梅诗程邃,字穆倩,号垢区,别号垢道人,自称江东布衣,岩寺人,生于江苏松江。精篆刻,善书画,工诗词。篆刻效法秦汉,首创朱文仿秦小印,又博采何震(皖派)、文彭(吴派)诸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派,人称“歙派”。行书、隶书、篆书俱佳;诗文有奇气。著有《萧然吟》诗集等。善鉴别,家藏名画、古器甚多。
李鸿章的侄子李经方草书节临《书谱》六屏 李经方,字伯行,号端甫,合肥东乡人。本为李鸿章的六弟李昭庆之子,后过继给李鸿章为长子。早年在家乡念书,后来进身为府学廪生,因此被列为候选郎中。1882年在江南乡试中中举,成为地方官员的候选人才。李鸿章奉命办理天津教案移家天津后,衙门在海河与南运河交界的金钢桥一带。历任出使日本大臣、出使英国大臣、邮传部左侍郎等。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
安徽天长西汉墓出土了一批西汉木牍 2004年11月26日,天长市安乐镇纪庄村民在挖蓄水塘时,发现了一座古墓。该墓位于市区以北35公里、205国道东侧3公里处,这里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与江苏省盱眙交界,北距北岗汉墓群1公里。这里原是浅水塘和稻田,墓上无封土堆,形制为竖穴土坑墓。葬具为一椁一棺,椁板紧贴墓坑壁。椁长3、宽1.8米,椁内有一边厢、一头厢。人骨架已朽,葬式不清,性别不明。该墓出土遗物119件,其中陶器8件、铜器8件、铁器7件、漆器47件、木器49件。
经典碑帖:王铎《枯兰复花图跋帖》,纵逸而蕴藉 王铎《枯兰复花图跋帖》,行草书,1649年作。舒卷而精致,纵逸而蕴藉,为王铎晚年行草书之精品。王铎字觉斯,是明末清初中国书坛的弄潮儿,他的别号达十五六个之多,常用的有嵩樵、龙湫道人、痴庵等。王铎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河南。降生于河南孟津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其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博学。
[专家点评] 明张弼 七言草书绝句 [专家点评]明张弼七言草书绝句此为明张弼的《七言绝句》。张弼字汝弼,晚号东海翁,华亭。历官南安知府,治绩显著。善诗文,工草书,颇有创意。曾以书札奖赏士兵,都把它当宝物。时人赞其《七言绝句》:“酒酣兴发,顷刻数十纸,疾如风雨,矫如龙蛇欹如坠石,瘦如枯藤”。是张弼此件草书作品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