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东渡_鉴真东渡日本_鉴真给中国造成损失 六次东渡佛教自六世纪中叶传入日本,开始在上层统治者中间流传。第三次东渡失败后,鉴真决定在朝廷不甚注意的福州出发,然而当地僧众出于担心鉴真东渡发生危险的好心,对鉴真看护甚严,并将其行踪报告官府。鉴真在从阿育王寺前往福州的途中被官府追回送至扬州。
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的故事 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748年6月27日,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中国人也不断东渡日本进行中日文化交流,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鉴真和尚。"鉴真去意已定,从此,就开始了东渡日本的准备。
鉴真是谁?鉴真六次东渡有什么作用和历史意义? >鉴真东渡,是指僧人鉴真前往东瀛传授佛教。地方官员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众,首次东渡因此未能成行。>鉴真最后一次东渡也并非一帆风顺。此事为越州僧人得知,为挽留鉴真,他们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潜藏中国,目的是“引诱”鉴真去日本。第三次东渡就此作罢。第四次东渡不了了之。鉴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35人,阴历6月28日从崇福寺出发,再次东行。第五次东渡结束。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鉴真 (百折不挠) 鉴真-------------------------------------------------------------------------------->高僧大德的故事加入时间:2007-12-2810:45:26点击:436>唐玄宗天宝元年,初冬的扬州城照旧笙歌不断,大运河里照旧帆影连天,大明寺的钟声听起来更加浑厚而渺远了。原来,他们是日本遣唐使团的成员,专门到中国学习律学,这回由道航介绍来拜谒名重江淮的律学高僧鉴真。鉴真一边听着荣睿和普照恳切的言辞,一边不住地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