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

往生时一定要注意的问题

那往生时一定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是很重要的常识。我们也想一门深入,我们一生供一尊佛像,你每天看到它,每天你想到它,到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一定现这个相来,天天想总归想来。净宗往生最重要的条件,信愿行!有些念佛人,我们送往生的时候也见到,他在前二、三天见到佛来了,阿弥陀佛来了。决定要增长信心,绝不动摇,等佛来接引,这真的是万无一失。真正往生的人,差不多分别执着都放下,才能顺利的往生。

新世代念佛往生录 学谦居士选辑

各地友会或同修,无论是自行翻印或汇款助印,流通总量已近两万册;更难得的是,崭新的往生事例,在有心人的蒐集撰写下,由世界各地陆续提供给本会,因而催生了「新世代念佛往生录」的出版。可见现代人念佛往生,屡见不鲜,绝非孤例,同修当可信受不疑。因为念佛堂离城市较近,有较先进的医学设备。

南怀瑾老师讲“弥勒菩萨”

南怀瑾老师讲“弥勒菩萨”关于弥勒菩萨,在佛教中称之为“一生补处”菩萨。此在《弥勒菩萨下生经》有清楚的记载。弥勒外在的表现是在享受,但是,内心则是菩萨境界,一切无著,彻底清净。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自号名契此,人称长汀子,唐末五代人。讲到弥勒菩萨,再跟各位提一提中国的特殊社会这一部分。

劝人学佛求道

《白莲花论释迦牟尼佛广传》六精进品劝人学佛求道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之前,有一世界名为寂灭世界,正处喜爱劫中,净现如来应世说法。他将法衣披于肩上,右膝着地,恭敬合掌顶礼净现如来正等觉后说:“世尊,我愿于八万四千年中远离一切快乐享受、不生厌烦心、承担一切痛苦与不悦意言词,前往吉祥宝处劝其学佛。”如来了知众人不同意乐,就为他们宣说殊胜菩提道法门,众人最后均获得与各自根基相应之安忍境界。

与菩萨为友

我的回答很简单,“皈依就是与菩萨做朋友。”与菩萨做朋友,能够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菩萨是能够“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的人。如果与菩萨为友,按他们的教导生活,我们会变得丰富、充实、平和、喜乐,会变成一个无怨、无悔、无忧的人。当天上午,南泉、南溪决定与菩萨为友,他们礼请宗学师作为见证师,在大觉寺举行了皈依仪式。小偷被当场抓住。

佛教故事:高僧的眼泪

有一天,从高僧遥远的家乡传来一个消息,高僧未出家前的独子因疾病而死亡了。最后,他们一起去告诉师父不幸的变故,高僧听到自己儿子死的消息,竟痛心疾首流下了悲怆的眼泪,弟子们看到师父的反应都感受到大惑不解,因为没想到师父经过长久的修行,仍然不能断除人间的俗情。这是为什么高僧弟子先进入空性,才谈众生无别的慈悲。也无非是说明众生如子。

舍利弗先佛入灭度

八岁的舍利弗走上论师的宝座,与诸论师及其子弟辩论。辩论结果,舍利弗战胜所有的外道,纷纷要求舍利弗介绍,皈依佛陀,弃邪归正,使佛陀在舍卫城的教化,奠定群众基础。舍利弗毫不犹豫地将左眼取下,交给青年。提婆达多最怕他舍利弗智慧第一,常代佛说法。舍利弗对维护僧团的统一做出重大贡献,受到佛陀的表扬和僧众们的尊敬。先佛入灭度佛陀在毗离城附近的森林中说法后,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三个月后就要入涅槃。

去除五欲才能得到常住快乐

波旬突然看到维摩诘居士,非常吃惊。维摩诘居士分析道:“人生的欲望无穷,应有四信,才能脱离五欲,去除五欲才能得到常住快乐。四信即:信佛、信法、信僧、信戒。”

一切的祸患都是无止境的欲念

菩萨长大成人后,渐渐领悟到世间一切祸患都是人类无止进的欲念所招致,只有消除这些欲念,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竹蛇是一种剧毒的蛇,所以苦行者顿时中毒倒地,丧生在竹蛇身旁。当其它的苦行者看到竹蛇爹中毒身亡的情景,又惊愕、又悲痛,急忙跑去报告菩萨。菩萨吩咐将遇难的苦行者收敛起来火葬。苦行者们从此净化心念,潜心修行,制约自己的一切爱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