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

体悟菩萨清净之爱(图文)

心存感恩付出慈济有许多志工,不惜付出时间、金钱投入服务的工作,他们感激示现苦相的病患,让他们举手投足都能发挥菩萨愿力。他们做得很欢喜,欢喜心就是菩萨的心、觉悟的心,这都是起自于“爱心”。所以说,发出爱心就是造福的人,也是为自己修福的智慧者。有机会付出,要心存感激、不要想收回,这才是智慧明亮的“清净之爱”。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图文)

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每当佛陀讲解佛法时,舍利弗都随侍在佛陀的身边。舍利弗又叫舍利弗多罗。正在傍徨苦闷的时候,巧遇佛陀的弟子阿说示比丘,阿说示是最初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他有庄严的态度,威仪的行止,舍利弗一见,心中非常惊奇,并向阿说示比丘请法。第二天,舍利弗和目犍连带领二百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在佛陀座下,他们觉得自己遇到了真正的老师。舍利弗发了这个大愿,感动了天神。

念珠的功德(图文)

一百零八颗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一粒粒念珠,圆润饱满,象征着菩萨圆满的正果。用线贯穿起来,是表示菩萨的种种功德,串珠中的一粒母珠是表示弥陀佛无量光明无量寿。)心想诸佛菩萨的庄严慈悲德相,久而久之,烦恼自然减少,心地自然清净。据《数珠功德经》中说,若有人手持数珠,虽不念诵佛名及陀罗尼者,此人亦获福无量。

佛教故事:高僧的眼泪(图文)

有一天,从高僧遥远的家乡传来一个消息,高僧未出家前的独子因疾病而死亡了。最后,他们一起去告诉师父不幸的变故,高僧听到自己儿子死的消息,竟痛心疾首流下了悲怆的眼泪,弟子们看到师父的反应都感受到大惑不解,因为没想到师父经过长久的修行,仍然不能断除人间的俗情。这是多么伟大的境界,想一想,如果菩萨没有进入“一切法平等性”,如何能承担众生的恼乱、爱惜众生如子呢?也无非是说明众生如子。

与菩萨为友(图文)

与菩萨做朋友,能够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菩萨是能够“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的人。如果与菩萨为友,按他们的教导生活,我们会变得丰富、充实、平和、喜乐,会变成一个无怨、无悔、无忧的人。当天上午,南泉、南溪决定与菩萨为友,他们礼请宗学师作为见证师,在大觉寺举行了皈依仪式。小偷被当场抓住。信众对禅师放走这个贼表示不解。

德行圆满的普贤菩萨 (图文)

普贤菩萨的梵文名称是「三曼多跋陀罗」。白象是功德圆满的象征,所以普贤菩萨的佛像大都是头戴五佛冠,左手叉腰或执铃,右手执金刚杵,骑着六牙白象,这头白象是大圣天王的神体。普贤菩萨,是华严会上的上首菩萨,是菩萨最高行门的代表。菩贤菩萨为善财童子说十种广大的行愿,善财童子因此而圆满成佛,所以称为大行普贤菩萨。菩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菩萨,与毗卢遮那佛,同称为华严三圣。

文殊智慧的启迪

出家人则用文殊智慧了生脱死。当初,我就是冲着对文殊菩萨的大智慧而朝礼五台山的。文殊菩萨运用智慧,对治心魔烦恼,将种种困难苦厄,一一变为吉祥方便,有其独到的心得和深远的境界。文殊菩萨是过来人,明白众生成佛的过程,包括碰到的困难。我们从文殊菩萨智慧中可以得到种种启迪:“智慧是需要牺牲,需要付出的。”文殊智慧所包涵的精神,只有经过我们现代人的发掘,才能凸现出特有的现代价值。

在空中飞行的钵(图文)

「你就在旁边看看吧!」佛陀说完便从梵天上把钵往下一扔,装着满满百味饭的钵飘过诸佛的国土,飘得好远好远,一直飘到一个叫做汇阿沙的佛土才停住。钵从梵天落下后,就失去了踪影。这时,文殊菩萨看到钵了,马上用右手抓起,与无数个菩萨一同来到梵天上,手持饭钵献给佛陀。

不为魔动(图文)

太子对波旬魔王说:「我过去久远劫以来,广修功德,供养无量诸佛圣贤,福德智慧不可思议,并不是波旬你的魔力所能摧毁的!」语音落地,只听到轰然巨响,剎那间,魔王就应声倒地,其他魔兵魔将,见到这样可怕的情景,都一齐下跪,虔诚地对太子求哀忏悔,希望能悯念他们的愚痴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