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宣

刘秀如何实现君臣相安,避免走上刘邦 ... 功臣的老路?

>在中国历史上,前有汉高祖刘邦,后有明太祖朱元璋,都因诛...功臣而受到后世诟病。他不顾众人的求情,拒绝赦免大司徒。>“退功臣”,可以保护功臣,更有助于杜绝权臣。无论是掌权的尚书,还是虚位的三公,一旦有过错或者不合皇帝心意,往往会受到严惩。光武帝准备用杖刑处死董宣,董宣不服,申辩一番后以头撞柱,头破血流。欧阳歙之死,是光武帝以铁腕解决度田不实问题的强烈信号。

忠臣即将赴死,却求刘秀让他说2句话,刘秀听后当场赏钱30万

但是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位东汉最硬县长,他不仅当街就将皇帝公主的仆人...死在街上,并且面对刘秀的审问面无惧色,甚至不肯磕头向刘秀认错,可以说是东汉最硬县长了,那么他到底是谁呢?原来他的名字叫做董宣,是东汉初年的洛阳县长。当时光武帝刘秀的大姐湖阳公主有权有势,就连她的家仆都在白天行凶...人,犯罪之后就躲到了湖阳公主的家中不敢出来,当时的很多官吏都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那位不低头的「 ”强项令”,也堪称心狠手辣的酷吏

洛阳令董宣恪尽职守,派人搜捕凶手。董宣拦住了公主的马车,拔出佩刀在地上比划,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竟然震住了公主。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董宣的做法有问题。万万没想到,董宣就是认定了自己没有错,说破天,也不肯低头认错。光武帝一看,没辙啦,自己姐姐也确实不占理,干脆让强项令董宣走了,还赐给他三十万钱。通过这件事,董宣名声大振,被称为卧虎。

揭秘:光武帝刘秀是怎么对待功臣和文臣的?

>不过,汉武帝刘秀在这一方面的口碑还是不错的。>刘秀虽然限制功臣们的权力,却始终对他们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对他们的小过失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仅如此,刘秀还拾起了赏赐“丹书铁券”这种收买人心的办法,用朱砂在铁券上写下誓言,让功臣们“传于无穷”。刘秀一看,这个人很清廉啊,于是对他另眼相看,提拔为武都郡丞。刘秀大怒,让守门人睁大狗眼看看,是谁回来了。

董宣“硬脖子县令”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刘秀遇上他也是没办法!

刘秀遇上他也是没办法!>董宣还是个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主,挑战无视国法的皇族势力。>董宣得知情况后,下令逮捕此人,谁知这个恶奴躲进驸马府,死活不出来。>于是释放董宣,敕封为“强项令”,白话就是硬脖子县令的意思,赐给三十万钱奖励。>>有了皇帝的认可,“硬脖子洛阳令”董宣继续大刀阔斧打击豪强势力。

“硬脖子”县令斗公主

挥手一剑,将高平富当场处决。内侍累得满身是汗,对刘秀道:“皇上,这人的脖子太硬了,按不下去。”刘秀见此情景,气极反笑,也就知道了董宣的为人,不再为难他,挥手道:“把这个硬脖子给朕轰出去!”就这么着,董宣有了个“硬脖子”县令的绰号。

董宣是谁?宁死不叩头,硬脖子的洛阳令!

在历史长河中,董宣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董宣宁死不叩头这个故事吗?>洛阳令董宣是一个硬汉子。董宣得到了消息,就亲自带衙役赶来,拦住湖阳公主的车。>湖阳公主认为董宣触犯了她的尊严,沉下脸来说:“好大胆的洛阳令,竟敢拦阻我的车马?”>以后,董宣继续打击不法的豪门贵族。

清官自古难当矣!论包拯和海瑞是如何炼成的?

清官自古难当矣!书中所载,汉时董宣、唐时魏征、宋时包拯、明时海瑞、清时陆陇其,皆有此称号,世人为其树碑立传,以庙祭之,跪拜至今,以为神。若无一把硬骨头,想做清官,难矣!清朝名臣纪晓岚修撰《四库全书》,为保全珍贵书籍,他故意留下破绽,以便于乾隆皇帝查出。>清官若是没有足够的智慧,焉能是赃官敌手?>清官难做,归其根本,在一个“私”字!私心就是心中贼,清官难当,实乃私心难诛。

硬脖子的洛阳令

汉光武帝把洛阳作为都城。>洛阳令董宣是一个硬汉子。>湖阳公主认为董宣触犯了她的尊严,沉下脸来说:“好大胆的洛阳令,竟敢拦阻我的车马?”>湖阳公主见汉光武帝放了董宣,心里很气,对汉光武帝说:“陛下从前做平民的时候,还收留过逃亡的和犯死罪的人,官吏不敢上咱家来搜查。现在做了天子,怎么反而对付不了小小的洛阳令?”>当时,敢于执法的官员除了董宣以外,还有一个管洛阳城门的小官,名叫郅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