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

蒋介石的亲笔“委任状”竟是伪件,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根据笔者已掌握的日中双方资料,比勘辨析,可以确定:中日秘密谈判中出现的蒋介石“委任状”及“备忘录”均是伪件。又,在讨论板垣、蒋介石长沙会谈时,中方曾出示蒋介石“亲笔”书写的备忘录。张治平等与日方会谈,蒋自然不会提供“委任状”“备忘录”一类凭证。12日,戴笠向蒋介石书面报告张治平与日方多次接触情况,请求指示。这应该是蒋介石对戴笠请示的回答。

英国对日妥协,中德关系冷冻, ... 将会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

1940年7月1日,...在重庆召开五届七中全会。2日,讨论外交问题,首由外交...王宠惠报告国际形势,谈到日本逼迫法国...关闭滇越铁路,断绝中国对外通道,成功后又逼迫英国断绝中国通过香港和缅甸的对外交通,英国正在考虑中,等等。6月28日,日军宣布封锁香港。1938年2月,德国承认伪满洲国,...内部要求对德绝交的呼声日渐增强。此后,中德关系即处于冷冻状态。

日方急于求和,军统是否会借机玩弄日方?

日方上至天皇、内阁、军部,下至板垣征四郎等中国派遣军官员,普遍重视“桐工作”,其原因在此。板垣征四郎日本昭和天皇(二)日方所谓“桐工作”,就中国方面说来,不过是军统在香港的几个小特务对日方的玩弄,目的在于刺取情报。其后,汪伪...成立,蒋介石自感上当,认为日方求和乃是“欺诱”行为,主张严拒。但是,为了阻挠日本对汪伪政权的承认,中方并没有马上关闭谈判之门。

坚持外交方针不变,蒋介石能否稳定政局、安定民心?

白崇禧蒋介石的决定起了安定人心的作用。7月6日,钱昌照致电正在美国的宋子文:“哲生主张联德后,颇多响应。幸介公昨说明外交方针不变。”与此同时,蒋介石的决定也得到了国民...宣传部...王世杰等人的支持。7月10日,王世杰专门到蒋介石的黄山官邸表示,外交政策不可改变,“联德”等于放弃立场,没有任何实际好处。

是选择处于颓势的英、法,还是不可一世的德国,蒋介石该如何抉择?

1940年7月5日,蒋介石在七中全会讲话,阐明中国的外交方针是广泛团结友好国家,孤立日本。两大国不变,则太平洋形势如旧。6月30日,美国舰队调回夏威夷。美国扩军、增防等行为,均足以威胁日本,有助于中国抗日。尽管英国和法国长期侵略中国,蒋介石个人极端不喜欢英国,但是,在反对德国侵略欧洲这一点上,英法是站在正义方面,蒋介石表示要“一本立国仁厚的精神”,在可能范围内“还要帮助他”。蒋介石的这一估计是正确的。

1948:长春解放始末

长春围城前的敌我形势解放战争初期,东北民主联军在战场上形势并不乐观。到1948年3月13日四平解放,冬季攻势结束以后,...军在东北只占据吉林、长春、沈阳、抚顺、本溪、锦州、葫芦岛等城市,相互之间无法支援。1948年5月22日,...东北军区呈报中央...电报中提出:东北冬季攻势已经结束,我军拟于近日开始向长春进军,预计于5月24日抵长春附近,开始进行长春战役。

卢沟桥事变后的南京——当时中国的缩影

卢沟桥事变的枪声,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浪潮。当时作为首都的南京,就是当时中国的缩影。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南京的新闻传媒不仅迅速报道了北方的战事,更以大量的篇幅报道了...各界、特别是南京社会各界的抗日救亡热潮,而且还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支持抗战到底、绝不屈服、反对妥协投降的鲜明态度。1937年8月9日,位于南京市中心的大华大戏院首次上演话剧《卢沟桥》。

诱使中方秘密缔结《中德军事密约》,蒋介石能否看清德方面目?

中德绝交,中国宣布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1942年,德国有关方面企图引诱中国缔结《中德军事密约》,将中国绑到轴心国的战车上。德方的谈判代表是戈林的亲信洋克,中方代表则是原驻德武官桂永清。中德绝交后,洋克向桂永清表示,“德国承认汪伪,为德国...之耻,德民族决不如此”。蒋介石陈布雷“兄”,蒋介石对桂永清的称呼。

德国继续调停中日战争,蒋介石却一再拒绝,其原因何在?

南京陷落前后,德国大使陶德曼应日方要求,出面调停中日战争,为蒋介石否决。此后,希特勒政权企图继续调停,拉拢中国。1940年10月1日,桂永清电告蒋介石,听说德国拟妥中日和议方案,要中国承认伪满,日方拟撤退华中、华南日军,与中国经济合作。桂永清当即告以中国“抗战必胜之原因”。戈林继称,中国绝无力驱除日军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