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

中国抗战正处于艰难时期,蒋介石为何会命齐焌插手推翻希特勒政权之事?

1940年9月,齐焌到达柏林,继续结交德国军政两界人士。同年8月23日,与孔祥熙在中国庐山签订物物交换贸易合同。1937年在齐焌陪同下访华,会见蒋介石。1937年,因反对希特勒和戈林的过度军备支出政策而辞职。他反对德、意、日三国同盟,主张对华友好。1933年12月,倡议“在中国设立一个代表德国工业界的统一代理处”。他认为进攻波兰将触发世界大战,德国的原料和粮食都不足以支持这场战争,因此,坚决主张“把希特勒搞掉”。

中德绝交,蒋介石是否会对德国反希特勒势力弃之不顾?

德...于1941年7月1日宣布承认汪伪,中德随即绝交。2日中午,托马斯及沃尔夫公司经理普朗克博士邀请中国驻德大使陈介午餐,对两国绝交表示“至为遗憾”,决心继续维持中德友好关系。他说,“我虽德人,但常以中国利益为念”,希望蒋介石“勿置德国对委座最忠实之老友于不顾”。通过谈话,齐焌了解到,在德国军队中反对希特勒的力量已经相当庞大。早在1938年至1939年之间,德国国内、军内就逐渐形成反对希特勒的派别。

混乱的国际局势,蒋介石联络英美外交方针能否获得成功?

10月14日,蒋介石召见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商谈中、英、美合作问题。11月1日,蒋介石约见卡尔及美国驻华大使詹森,面交《中美英三国合作方案》,18日,蒋介石再次召见卡尔,提议立即开始中英军事合作谈判。美国驻华大使詹森英美此时仍不愿意卷入对日作战,蒋介石的《中美英三国合作方案》遭到拒绝,但他坚持联合英美的方针却逐渐发生良好作用。

1948:郑洞国与长春解放

7月11日,纪念长春解放70周年史料征集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国政协文史馆举行。1943年2月,蒋介石任命郑洞国为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旋又升任副总指挥,留下许多配合盟军反攻缅北的传奇故事。蒋介石1948年6月12日致电郑洞国,强调军粮或可保证,“惟民粮无法,断难空运接济,故应劝导民众向各乡区疏散,或用半强迫性亦可”。当年8月,蒋介石再次命令郑洞国疏导长春市民出城。

与“三人组合”频繁联络,齐焌是否成为德国反希特勒势力与中国之间的“联络人”?

三人都主张对华友好,反对希特勒的战争政策,形成“三人组合”。“三人组合”向齐焌透露反对希特勒的密谋是在1941年。蒋介石宋子文至此,齐焌已经掌握了“三人组合”反对希特勒的基本情况及其计划。24日下午,齐焌到德国国防部会见托马斯,讨论苏德战事。28日上午,齐焌与托马斯会晤。齐焌告以中国...必将与德绝交,托马斯表示,无论如何必须恢复邦交,他希望蒋介石能批准齐焌早日归来,充当与“德国友人”之间的“联络员”。

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蒋介石力排众议,坚定抗战信念!

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中国的首都沦陷。12月15日,也就是南京沦陷的第二天,蒋介石召集高级干部会议讨论,当时在会上一部分人主张和日本讲和,一部分人主张继续战斗,意见不一样。蒋介石说今天最危险之点就在于停战言和。南京沦陷以后,蒋介石在日记里表示,“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他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

当孙科等人强烈主张与德结盟,中国为何始终忠于盟国?

中国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而且中国始终忠诚于这个联盟。中国始终站在同盟国的一边。孙科白崇禧当时中国有两个人主张要和德国结盟,一个是孙中山的公子孙科,另一个是著名的军事家白崇禧。蒋介石对英国的大使卡尔说,我们中国人是素讲信义的,不屈服于强国之威胁。同时蒋介石决定和苏联商讨缔结二十年互不侵犯的协定。蒋介石坚持拒绝德国的拉拢,不和德国人合作。

史学名家杨天石如何评价抗战时期的蒋介石?

有一位新华社记者访问,对我提了一个要求,说:“杨先生,你能不能用几个字概括蒋介石的一辈子?”现在有谁说蒋介石不重要?从另一方面来看,蒋介石虽然有过错,有两大过错,但是这两大过错也不能掩盖他的两大功。北伐动员我觉得这是今天对于蒋介石功过应有的态度。

中国抗战第二个、第三个艰难危险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中国抗战第二个艰难危险的时刻就是1938年广州武汉失陷。广州、武汉的失陷使得中国...、中国军队再度丢掉了一个行政军事的指挥机构。一号作战在中国近代史上称为豫湘桂战役,日本人先打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中国的军队也都失败了。这是抗战的第三个艰难危险的时刻。

齐焌赴欧,其能否成为蒋介石了解德国反纳粹力量活动的监视器?

1942年3月,齐焌奉蒋介石之命到达瑞士,以该地为基地进行工作。之所以选择瑞士,一是因为瑞士与德国邻近,交通方便,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当时德国内部的反纳粹成员不少人聚居该地,联络方便。所谓“前面呈重要事件”,即指德国反纳粹力量推翻希特勒政权的计划。1943年2月,苏联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全歼德军,德国内部矛盾加剧。另一方面,德国人民对希特勒的怨愤也在增加。有关情况,齐焌不断向蒋介石和宋子文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