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明朝第一任首辅,历经5朝活了83岁 >黄淮,温州永嘉人,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前一年,黄淮出生。这7人中,因为黄淮专门负责制敕,所以,黄淮被史学界认为是明朝的第一任首辅。不过,黄淮虽然是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但他在首辅任上只干了3个多月,不久就被调到翰林院编修。黄淮在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夙兴夜寐,为明朝操碎了心,是“仁宣之治”的主要功臣之一。>明宣宗时期,黄淮以70岁高龄担任会试主考官,明英宗正统十四年,黄淮病逝,享年83岁,寿终正寝。
竹与书 中国明代大学者解缙工于辩对,尤善应变。解缙年幼时,他家与曹尚书府第的竹园相对,于是便在自家大门上题写了一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甚为不快,心想我家竹园的景色岂能让他借用?>曹尚书读了对联更加气愤,就命家人把园中竹子全部砍光。解缙见后又在对联下面各加一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任凭曹尚书如何变化,解缙都应势而变,滴水不漏,实在是奇妙可乐!
解缙应对 解缙是个著名的神童,八岁时随父亲在江边游泳,把衣服挂在一棵古树上。他父亲触景生情,脱口说出:“千年老树为衣架。”解缙文思敏捷,应声答道:>“万里长江作浴盆。”“容”对“色”,“易”对“难”,极为工稳。但是,朱棣没听明白,望着解缙说:“你说容易,为何至今还对不出来?”朱棣恍然大悟,不禁大笑。
嘴尖皮厚 解缙治学一向严谨,很看不上那些没有真才实学而又喜好卖弄的人。有一天,一位自恃有才的举人前来找解缙攀谈,想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华。谈话间,他摇头晃脑地说:“我有一联见笑于解公。”>解缙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也有一联相赠。”这位举人闻听顿时面红耳赤,作揖而去。
解缙题对滕王阁 有一天,解缙和一位举人来到百花洲游玩,这位举人请他即景题对。>那秀才本是个富家子弟,遭此奚落,岂肯善罢甘休,于是约定解缙次日卯时在滕王阁上再比试对联。>第二天,解缙应约登上了滕王阁。>解缙本准备对下联的,未料到那秀才竟让他出上联。解缙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鸽子。>那两个学究未料到解缙会出这么一句绕口令似的上联,一时弄得面面相觑,抓耳挠腮,久久对不出下联。>学究这才有了笑容,多谢解缙指点迷津。
历经三朝的元老重臣--解缙,其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解缙出生于书香门第,据考其祖父解子元,授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解缙的母亲也是一位才女,在解缙年幼的时候,其母充当了解缙幼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对其一生影响颇深。解缙出生家室煊赫。解缙被世人所熟知的,也是至今依然被津津乐道谈及的就是其令人钦羡的才子身份。与徐渭、杨慎并称为明朝三才子,而解缙更是三才子之首。这一句话本有多重含义,但锦衣卫为谨慎起见,还是在一个寒冬深夜将解缙灌醉,然后将其活活冻死。
标点救命 >永乐皇帝挺喜欢这幅画,派人请来了当朝名士、大才子解缙学士,命解缙依画意题诗。>永乐皇帝身边有个大臣叫高煦,他发现了解缙这一失误,马上启奏解缙犯了“欺君”之罪。>永乐皇帝接过扇子一看,果然少了一个“间”字,大怒,也认为解缙是故意欺骗他没有学识,要把解缙治以死罪。>解缙万万没有想到写丢一个字,竟招来...身之祸。多亏当时写文章都不用标点符号,靠读者自己断句。解缙急中生智,计上心来,对着高煦哈哈大笑起来。
刷新三观的古代奇葩古诗,这还是我认识的古人吗?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以上三首是铺垫式。就是命题写诗或作联的条件、背景一变再变,使得写诗人或题联者穷于应付,这是要考考咏诗或题联之人的应景捷才。>乾隆南下,见一只白鹤,他命随行文人即兴赋诗。友人邀解缙当场作鸡冠花诗一首。>>祝寿诗明解晋>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生的儿子都是贼,偷来蟠桃献至亲。>这首是波浪式。>这首是解疑式。先自己有意设疑后再释疑,形成新奇的意境。
凉州词之难 >这时,解缙却哈哈大笑:“圣上请息怒,听为臣的慢慢讲来。这是我作的一首《凉州词》,和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仅有一字之别。王之涣的《凉州词》实为诗而不是词,所以有个‘间’字;我作的这首《凉州词》实为词而不是诗,当然没有‘间’字。”
一『看』一『讲』见才学1 一『看』一『讲』见才学>(杨新红)>>解缙是明代著名的才子。有一天,皇帝对他说:“爱卿,人人都说你很聪明。今天我叫左丞相说一句真话,叫右丞相说一句假话,只准你加一个字,把两句话连成另一句假话,行吗?”>>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句话,大臣都担心解缙难以连成一句假话。>>解缙随即答道:“皇上坐在龙庭上讲老鼠捉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