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悲伤的李白

公元762年,年过花甲的李白已百病缠身,他已忘记了人世的悲欢,只图一醉方休。>>>>悲伤的李白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游侠,写下不少游侠诗,并且胸中也怀有远大的抱负,曾自称“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悲伤的李白也只能“举杯消愁”,却得到了“愁更愁”的结果。历史的不可测之处也就在于,他们造就了李白的悲伤,却也让一个不老的诗仙——悲伤的李白成就了一段浪漫的传奇。

将诗投入烈火

一位诗人作诗作得十分蹩脚,但他却孤芳自赏,自我感觉十分良好。一次,他满怀热情地去询问一位读者对他诗的看法:“您是否认为,我应该在我的诗中投人更多的...的火焰?”

唐朝女诗人李冶:六岁写诗,后来被皇帝 ... 掉

>唐代女诗人李冶本是女道士,江南美女,她出生于公元730年,字季兰,乌程人。李冶是典型的江南美女,她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别人七岁才认字,她六岁就会写诗了。李冶年过半百,为了保命,只能写诗歌颂朱泚。>没过多长时间,就在次年七月,唐德宗收复长安,就找李冶算账了,怒斥李冶,下令把李冶棒...。好好的女诗人,被收入宫廷,卷入争权夺利的风波,最终结局悲惨。

第07则 老来多健忘

那晚,是一位亲戚来告诉,祖父的一位表妹去世了。第二天早上,父亲想去和祖父商量的时候,祖父却已经练太极去了,房门洞开,桌上薄薄一张纸,上面墨色淡淡的5个字:“老来多健忘。”突然,仿佛惊雷般的一瞬,他看到了祖父当年写下的那句诗,而那句诗的全貌是:“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他只能,在心中一遍遍念着:“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

做诗与读诗

中国宋朝时有一个人叫郭功甫,一天,他带着自己的诗稿去请教大诗人苏东坡,正碰见满座名士谈笑风生,感到一展诗才的机会来了,于是就高声朗诵了自己的作品,声音高亢洪亮,一时惊动四座。读完,踌躇满志地问苏东坡:“苏公觉得我这诗做得怎样?可以评给几分?”当然,他这话的意思是希望苏东坡对他的诗赞美几句。>苏东坡笑笑,很宽宏地说:“十分!”苏东坡慢慢地解析说:“三分诗,七分读耳!”

现代诗人、散文家:何其芳的生平简介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生于重庆万州,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同年,发表作品《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万州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57年在对胡风的政治运动中,何其芳措辞激烈,与胡风激烈交恶。>1977年7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

我进马棚去

一天,故作风雅的国王写了一首诗,念给宫庭诗人萨巴听,并征求意见。过了几天,亏得众人求情,萨巴才被国王恩准放出来。萨巴听完,一言不发,站起身来,扭头朝外就走。>国王惊讶地问道:“你往哪里去?”“陛下,我进马棚去!”

汉园三诗人是哪三个人?三位现代主义代表诗人的简介

汉园三诗人是指中国现代派诗群中三位杰出的现代主义代表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主要代表作品为《汉园集》。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何其芳,1912年2月5日生于重庆万州,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1968年11月2日被迫害致死。

诗人难成家

在一次私人聚会中,有人问:“诗人为什么不像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一样称‘家’呢?”旁边一个人解释说:“诗人很浪漫,要四处流浪去寻找灵感,不能被‘家’拖累。”“不对,”诗人感概地纠正说:“因为一首诗卖不到几个钱,我们才没能力成‘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