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十一次北伐为何无果 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十一次北伐为何无果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回蜀,导致姜维与母亲分开。诸葛亮给蒋琬写信,称姜维是凉州上士,有胆略,并让姜维统领五六千虎步军。很显然,姜维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但是姜维不认可,认为必须继续北伐,实现诸葛亮的遗愿。此时为公元264年,距离234年诸葛亮去世整整三十年,姜维这个最后的接班人,连同他守护的蜀汉帝国一起,走到了尽头。
为什么蜀汉的忠臣都会变成权臣,诸葛亮也不例外? 为什么蜀汉的忠臣都会变成权臣,诸葛亮也不例外? 文 | 江隐龙 蒋琬、费祎、姜维虽然均为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但三人的治国理念却不尽相同。总体来说,“三巨头时代”最初均力足北伐,但在蒋琬死后,姜维依然主战而费祎则逐渐主张休养生息,后世常常将蒋琬...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女儿成了神仙,后世竟争相祭拜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女儿成了神仙,后世竟争相祭拜 诸葛亮(公元181年07月23日—公元234年0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与凤雏齐名),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
成都某著名古迹门口有一副名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它说的是: 上联摘录杜甫《蜀相》诗原句,意思是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于隆中,不辞辛劳地向他请教平治天下的大计。诸葛亮提出的策略具见于《隆中对》,主要是分析天下大势,先取荆州、益州、安抚南方,内修政治,外联东吴,北伐曹魏,统一全国。下联是作者赞美他们这番晤对,纵论古今大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奠定了以后事业的基础,古今传为美谈。
分析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的客观原因 在诸葛丞相的不惜努力下,蜀汉帝国实力也有所恢复,逐渐摆脱了夷陵兵败的阴影。诸葛亮见时机成熟,上书《出师表》给刘禅,陈述出师北伐的原因,表明自己统一中原的希望,开始了自建兴六年至十二年五次北伐的序幕。《三国演义》中的“六出祁山”似乎有些不妥,史实中,诸葛亮前后出师北伐共有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是取道岐山的。魏军名将张合出拒,因马谡处理战事过于草率,被张合于街亭击败。这就是“一出祁山”的始末。
诸葛亮简介及评价 诸葛亮简介及评价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何人教导?诸葛亮的师傅是怎样的人? 诸葛亮是一介文人,初出茅庐就明见三分,但是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位喜欢钻研时政的青年,其本质和现在铁血的众多2B青年们没有区别,只不过考虑到三国时期资讯不发达,诸葛亮凭几乎闭门造车或者偶尔和其他2B中青老年聊天打屁就能准确预见之后十几年的情势也算是天赋高超。而后诸葛亮被三顾出...
诸葛亮屡出昏招:不斩败将马谡却杀魏延 诸葛亮屡出昏招:不斩败将马谡却杀魏延 所谓“反骨”的说法当然只能是小说家言。解剖学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只有二百零六块骨头,谁也不可能单独在脑后多长出一块“反骨”。魏延所谓的“反叛”,其实是诸多原...
诸葛亮的故事大全:诸葛亮5大发明,3种已失传,最后一种真恐怖 诸葛亮的故事大全:诸葛亮5大发明,3种已失传,最后一种真恐怖 《三国演义》里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三国里关于诸葛亮的14个故事。诸葛亮在三国里一生的故事都经历了哪些历史故事? 整理一下《三国演义》里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 1、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三国中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更是将诸葛亮每一场战斗都神化到天仙下凡的级别。历史上诸葛亮的北伐过程没有那么的惊心动魄,而且诸葛亮也只有五次主动出击,只有两次进攻祁山,但结果是一样的。对于诸葛亮的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