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蜀汉与曹魏国力相差悬殊,为何一定要北伐?

以四川而争衡天下,上之足以王,次之足以霸,恃其险而坐守之,则必至于亡。——(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隆中对(剧照)。在中国历代割据巴蜀的政权中,三国时蜀汉北伐的决心最为强烈,其行动也最为果断。很多人读到三国时,心中都有一个疑问,蜀汉为何执着于北伐?这一切成败,在冥冥之中早已注定。1隆中对策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初次见面。

三国三个高深的谋略,塌上策隆中对天下二分计,哪个更胜一筹

三国历史上有三个著名的战略规划,按时间提出时间顺序,它们分别是塌上策,隆中对,天下二分计。虽然这三个战略都没有完全实现,但是仍然都获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它们之间的优劣也众说纷纭。首先鲁肃的塌上策的提出时;北方曹操还没有打败袁绍,汉室的正统性仍然深入人心。当时孙权的思路仍然是学习齐桓公尊王攘夷,想要尊奉汉室,讨伐诸侯。

孙权有一奇才而不能用,此人立即投靠刘备,为蜀汉换来50年江山

而庞统和孙权也是如此。一般认为,庞统追随刘备是天经地义,但这并不是历史事实,历史上的庞统,一开始就没想过追随刘备。建安十四年,刘备坐稳了荆州,庞统并没有投靠刘备。周瑜病逝后,庞统却借给周瑜吊丧的机会,向江东毛遂自荐。庞统用了短短数日,就将自己的智慧和天才展露无遗。他知道自己在江东没有根基,所以先把自己推荐给江东名士,再借这些名士之口上达孙权。

正史中的司马懿是个很厉害的角色吗?为什么司马懿评价很不好

我们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和电视剧了解的,而小说和电视剧带有明显个人色彩的,太过于突出诸葛亮和蜀汉,过于贬低司马懿和魏晋,认为魏晋司马懿玩弄权谋,是个反面人物。所以,司马懿在明朝后的评书和剧作都是是没有好评的,跟曹操一样被被定论为奸臣。但是,在正史中,司马懿并不像演义中写的那样不堪,反而是个厉害的角色。

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情同父子,笑里藏刀?

清代毛宗岗父子评价诸葛亮是「”智绝”,但诸葛亮最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对汉室江山的忠心,对刘备父子的忠诚。那么自刘备崩后,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真的是表面上的「”情同父子”?我看不是,分明是表里不一,笑里藏刀才对。一、诸葛亮手握遗谕,拿下李严夷陵之战,蜀汉大败,刘备仓皇逃到永安城,不到一年便驾鹤西游。驾崩前,刘备命人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安排后事,主要吩咐了两点。1.君可自取公元223年春,刘备病危,

曹丕为魏国留下两个名将,假如不死,司马懿压根不可能篡位

曹丕为魏国留下两个名将,假如不死,司马懿压根不可能篡位!文|乐趣史闻在三国里面,「”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他是三国里面魏国的政权的奠基人。很多人都应该清楚曹操在...上面非常的精通各种兵法,可是他也非常喜爱人才,也真是因为这样他不惜付出一切的代价吧看中有潜力的才子收到自己的帐下。为了寻求贤才,曹操曾经写了一个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求贤令》。可是在孟德帐下的将领最猛的也就是八虎将。他们也都是孟德宗亲

三国争霸的下半场,有什么样的君主,就是什么样的结局

觉得三国后期没什么精彩的地方,其实三国下半场同样...,同样精彩,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君主、大臣,就有什么样的结局。曹叡在位期间还能算得上平稳,就是在后期大兴土木,让天下百姓开始有闲言碎语。曹爽和司马懿是曹芳的辅臣,曹爽都干了什么呢,曹爽目中无人,让御用宫女为他表演,只要看上喜欢的东西就拿回家,为了喝酒还特意建造了一个华丽的地下室,为所欲为。出城之后司马懿开始让皇太后下诏,加上自己的三千名死士,占领皇城。

诸葛亮被后世人称为神明,为什么他的儿子,才华却很平凡

对于那样的年纪,能够有自己亲生的儿子,诸葛亮喜悦的心情也是难以言表的,所以他给儿子起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名字,叫做诸葛瞻。通过这些行为,能够让儿子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在将来成为国家中的人才。果然在这之后,诸葛瞻的事业也是非常的顺利,是因为他的才华出众吗?当然不是,是在蜀国境内,诸葛亮的名气实在是太高了,再加上有了刘禅的提拔,所以诸葛瞻的职务也是做得很高。

诸葛亮不止权谋过人,居然还是冷兵器时代最杰出的巨匠?

「”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是诸葛亮在晋朝时就留给人们的传统形象,这并不代表诸葛亮从来就是手无寸铁的书生,高质量的刀剑其实也一直和诸葛亮有着不解之缘。诸葛亮手中最著名的刀剑首推章武剑,这柄剑是著名的蜀主八剑之一,是诸葛亮权力的象征。章武年间(公元221年至223年)刘备派人采集了四川南充金牛山铁矿的精华,亲自监督能工巧匠打造了八柄三尺六寸长的宝剑作为自己政权最高的权力象征,并让诸葛亮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