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智谋不在郭嘉之下,替曹操降伏关羽,助诸葛亮气死周瑜 赤壁大战前,程昱也有先见之明,他向曹操提出要小心孙权进行火攻,可是曹操不以为意,最终兵败赤壁。赤壁之战后,程昱获知刘备夺得荆州的消息,建议曹操上表皇帝,任命周瑜、程普遥领荆州之郡。挑起孙刘两家的矛盾,从一定程度上,帮助诸葛亮气死了周瑜。朝廷正准备任命程昱为三公时,他却去世了。不过实事求是的说,程昱的智谋并不在郭嘉之下,可惜的是曹操并没有像信任郭嘉一样信任他,否则真的有可能统一三国。
除刘备之外,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结果却失望而回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演义品读——三国曾被演义《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该故事最早见于陈寿的《三国志诸葛亮传》,不过记载非常简单:「”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之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提及了这段往事。
三国中被严重低估的人物,曾救蜀汉于危难之际,揭秘他的外交人生 刘备兵败退守白帝城,在东吴阵营中有人力劝孙权乘胜追击,但陆逊进言说不该进击,反而应该与蜀汉重新缔结同盟,以防曹丕发兵来袭。孙权听从陆逊之言,与蜀汉言和,但就在这个时候,蜀汉上下发生了一件最令人担忧的事情──刘备病重,于白帝城逝世!
他才华横溢,但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一直到现在都还被人牢牢记住 人们常说他夸夸其谈、自以为是、不纳忠言,其实他错不在此。街亭,诸葛亮心中永远的痛。不料前军兵败街亭,魏军乘势反扑,诸葛亮无奈放弃唾手可得的陇右三郡,原路退回汉中,轰轰烈烈的首次北伐就此失败。绝大多数人以为,街亭战前兴复汉室尚有几分希望,之后其可能性即无限趋近于零。这涉及一个地理问题。
刺史和州牧到底谁是领导?为什么汉朝在郡县以外又设置了州? 公元227年,魏文帝曹丕去世,诸葛亮觉得北伐的机会已经来到,一篇《出师表》洋洋洒洒,感动了后来无数立志恢复故土的中国人,但显然没有打动蜀汉集团内部的另一个大佬——李严。奇怪的李严李严这个人是一个奇怪的存在,说他奇怪首先是因为他的政治定位奇怪。
有时候,你必须相信运气这回事 魏国命司马懿为大都督,夏侯霸、夏侯威为先锋,聚集各处兵马共四十万,在渭滨下寨。数次交锋,司马懿皆败,深沟高垒,坚守不出。为了早日完成灭魏任务,具有大智慧的诸葛亮怎会轻言放弃。只见他时常自乘小车,踏看地理,筹划作战方案。诸葛亮再附耳嘱咐马岱,将上方谷后路塞断,暗伏兵于谷中,若司马懿追到,任他入谷,便将地雷、干柴一齐放起火来。魏延诱敌有术,司马懿果然成功误入谷中。火势冲天,很快烧断谷口。
孔子为何取名为丘?从先秦到秦汉,古人又是如何起名与字的? 与人交往时我们往往会先来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比如,我说:「”我叫刘阿斗,92年,喜欢读史。”在古人看来,我的自我介绍是不完整的,名字都没说全。在古代,【名字】包含【姓】、【名】以及【字】。古代为什么要称未嫁的女子是「”待字闺中”?就是因为女子在满一定的年龄之后要就要举行笄礼并取「”字”,以示许嫁。《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再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刘禅姓刘,名禅,字公嗣(阿斗是他
三国奇才诸葛瑾的光环,不在诸葛亮之下 而他的哥哥诸葛瑾在诸葛亮的光环下好像忒平凡了,给我们感觉这个庸才除了是诸葛亮的哥哥就什么都不是。而实际,诸葛瑾在江东也是功成名就,或者说赛过诸葛亮的成功。自强不息在父亲诸葛珪去世时,诸葛亮8岁,诸葛瑾也只有15岁而已。年幼的诸葛亮和最小的弟弟诸葛均投奔了叔叔诸葛玄,而诸葛瑾不愿寄叔叔篱下。从这些履历说明诸葛瑾是文武全才,特别是大将军的位置,在今天是最高级军衔,这也可以说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
蜀汉后期的一员大将,反对姜维北伐,最后成为西晋大臣!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争霸,最先灭亡的是刘备建立的蜀汉。对于蜀汉后主刘禅来说,选择了开门投降。彼时,后主刘禅投降魏国,赦令前线抵抗的蜀军将士投降。咸熙二年,司马炎建立西晋,曹魏灭亡,董厥这位曾经的蜀汉大将,后来成为了西晋大臣,受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重用。三国时期蜀汉重臣,镇北将军魏延同乡。就蜀汉大将魏延来说,也是义阳平氏人。不过,在年龄上,董厥要小于魏延,也即董厥主要是蜀汉后期的一员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