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的“满分作文” 科考取士在中国由来已久。承袭千年的科举考试中,古人所面对的可以说只有一种题目:作文。在这一隅天地间,他们又是如何以一支笔、一缕才思,挥洒为国为民的仁人志气,绵延神传文明的千年辉煌?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创立于隋,至清末废除,在延续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中,...
赵秉忠是哪个时期的状元_赵秉忠状元试卷_状元卷被盗_赵秉忠人物生平 赵秉忠状元卷为历史仅存的状元卷,系国家一级文物。赵秉忠状元卷简析15岁补府学生,24岁中举人,明万历二十六年25岁参加殿试,一举考取第一甲第一名,中了状元。人们看到的状元卷,是赵秉忠的第13代孙赵焕彬先生于1983年捐献给国家的,属国家一级文物。据史书记载,中国的科举制度时间长达近1300年,有据可考的文武状元770余人,但能让后人目睹状元答卷其风采的,唯有赵秉忠这一份。
明代状元的文章,让今人自叹弗如的恢弘大气 状元卷,指的就是古代状元的中榜时的试卷。中国的科举制度时间长达近1300年,其中文武状元共770余人,但能让后人铭记的状元卷,唯有赵秉忠这一份! 状元卷,指的就是古代状元的中榜时的试卷。中国的科举制度时间长达近1300年,其中文武状元共770余人,但能让后人铭记的...
赵秉忠状元卷原文全文加全文翻译 赵秉忠状元卷为明万历二十六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目前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有此治具,则不徒驭天下以势,而且示天下以守,相维相制,而雍熙以渐而臻。即纪纲法度灿然明备,而上以文,下以名,上下相蒙,得聪察之利,亦得聪察之害。君有统理之权,而实有所承受。故所经其事者,法之吴天。则刑罚不可不重也。是必慎于几微,戒于宥密。
明朝赵秉忠状元卷保留至今,我国历史仅存的状元卷 赵秉忠还是明朝时期的状元,他的状元卷仍保留至今,是我国历史仅存的状元卷。赵秉忠的状元卷是现今我国历史上仅存的唯一一张有真迹的状元卷,历史价值非常高。>赵秉忠的状元卷主要包含了赵秉忠三方面的政治思想。>赵秉忠状元卷对我国史学家们研究科举制度以及明朝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赵秉忠认为皇权是至高无上的,百姓应该顺从皇帝的统治。
赵秉忠是什么人?最后死因是什么?坟墓在哪里? 赵秉忠自幼勤奋好学,15岁补府学生。熹宗时,魏忠贤专擅朝政,陷害异己。1624年大臣杨涟上疏弹劾,列举魏忠贤24大罪状,草疏者即赵秉忠门生缪昌期。1625年,缪昌期受魏忠贤陷害,下狱论死。魏忠贤责问赵秉忠,赵不予理睬。魏忠贤因对赵秉忠怀恨在心,屡次在熹宗面前说他的坏话。后来,赵秉忠看到朝政日非,魏忠贤又不断迫害,于是多次上疏请求告退,得到熹宗同意,晋礼部尚书致仕归里。1626年,赵秉忠愤懑而死。
面糊州府 山东青州府益都县有个叫赵秉忠的书生,赴京会考中了状元。返乡时,地方官员们大摆宴席为他贺喜。喝过几杯酒后,天空忽然大雪纷飞,有人即请赵秉忠题诗。于是,看了庭外雪景,首先吟道:“剪碎鹅毛空中舞。”>此刻,赵秉忠见雪越下越大,官员们个个喝得东倒西歪,便用双关语收束全诗道:“面糊糊了青州府。”
高考在即,万历状元赵秉忠殿试状元卷究竟写有什么,才能成为第一 每年的6月7号和8号,是全国统一高考的时间。当学生考试结束后,各省的状元便会出现,并引起大家的关注。在青州博物馆中,有一幅珍贵的殿试状元卷,万历朝状元赵秉忠究竟在上面写了什么,才能得到第一名呢?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在封建社会时期,科举考试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平民百姓步入官场的唯一捷径。
农民传家宝,专家24次上门劝捐,捐后被监守自盗,差点卖了150万 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之后,慢慢打破了古代门阀家族对官场的垄断,让贫寒书生也有走向仕途一展抱负的机会。因此历史上不管朝代更迭,科举一直是各个王朝选拔人才最重要的制度。1300多年以来,一共也只产生了700多位状元,但因历代战乱等原因能留下来的状元试卷少之又少,其中明代的状元墨宝更是举世仅存一份,堪称孤宝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