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唐代婚儀的再檢討

  唐代婚姻禮俗是涉及唐人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前輩學者對此有過不少研究,已故趙守儼先生《唐代婚姻禮俗考略》[①]和周一良先生《敦煌寫本書儀中所見的唐代婚喪禮俗》[②]兩文,尤結合傳世史料和敦煌書儀,對婚禮方式、儀程作過詳細的考論。鑒於此,筆者在撰寫《唐禮摭遺》一書討...

唐初甲骑具装衰落与轻骑兵兴起原因

唐初甲骑具装衰落与轻骑兵兴起原因  中国古代自十六国至隋代,一直以“甲骑具装”即人马都披铠甲的重骑兵为军队的主力,至唐初却一变为以人披铠甲,马不披甲的轻骑兵为主力,个中原因何在,一般认为,隋末农民大起义和随之而来的世族门阀的衰落是甲骑具装衰落的原...

论“北狄乐”的发展与变迁

论“北狄乐”的发展与变迁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发展经历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

杜佑《通典》 杜佑是个怎样的人

杜佑的《通典》杜佑字君卿,出生于陕西西安京兆杜氏,是唐朝政治家、史学家,诗人杜牧的祖父。他曾花了36年时间著成《通典》二百卷,此书开创了中国史学史的先河。杜佑《通典》>杜佑著有《通典》二百卷、《理道要诀》十卷、《管氏指略》二卷、《宾佐记》一卷。>杜佑是个怎样的人>宋祁:①为人平易逊顺,与物不违忤,人皆爱重之,方汉胡广,然练达文采不及也。

杜佑因《通典》而彪炳史册的唐朝宰相

《通典》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9门。《通典》自序中,他清楚地勾勒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和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及其相互关系,认为“食货”是基础,“教化”是手段,“致治”是目的。这种认识反映在《通典》的内容编排上。

大唐军队明明轻视用弩,为何江淮弩手却成天下精兵?

但是唐代又有很多弩手的出彩记录,比如江淮弩手是天下精锐。>区区数百弩手迫使敌人数万大军知难而退,足见在守城方面江淮弩手号称为天下精兵的确是当之无愧的。这说明,唐延对江淮弩手的态度从仰仗转向疑惧,江淮弩手失去朝延的支持,其衰落已成定局。

杜佑

杜佑,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杜佑入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历顺宗、宪宗二朝,均以宰相兼度支使、盐铁使。由于他父亲的战功,杜佑18岁时被补为济南府参军。杨炎为了进一步排斥自己的政敌刘晏,又任命杜佑为江淮水陆转运使。781年,杜佑担任度支郎中、和糴使。为了节省开支,杜佑便向德宗皇帝上《省官议》疏,提出节省开支、裁减官吏的意见。杜佑的意见虽有积极意义,但这时杨炎已被革职。

通典

《通典》确立了中国史籍中与纪传体、编年体并列的典制体,开辟了史学著述的新途径。宋代史学家郑樵、马端临以《通典》为楷模,分别撰成《通志》和《文献通考》,习称“三通”。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点校本《通典》,为目前通行的版本。御制重刻通典序稽古帝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以及累朝名物制度因革损益之详,纷纶浩博,散见典籍,未有统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