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僧道斗法的故事 僧道斗法的故事现在,我顺便再讲一个跟这一部经有关的故事,叫做‘僧道斗法’,这个故事是由于佛教传到中国来,翻译了《佛说四十二章经》以后,引起中国原有的道教很大的反应,才演出了这出戏。而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在西边的坛场,只是供奉着佛像、舍利,还有《佛说四十二章经》和其他的经典,场面非常简朴,但很庄严又很隆重。唐太宗这首诗写得非常好,使人读了感觉到当年佛道斗法的情景,依然历历分明。
第六章 上海与我 - 忏仪的渊源 第六章上海与我-忏仪的渊源忏仪的渊源我在上海的几年之中,可以说都是过的经忏生活,在大圣寺做小和尚,固然不用说了,后来到了静安寺,做了学僧,还是没有离开经忏。经忏,似乎是危害了数百年来的中国佛教。在寇谦之的重要发明中,有一部诡称是受赐于太上老君的道书,叫作《云中首诵新科诫》,一共二十卷。
西王母何时“改嫁”玉皇大帝? 在《西游记》中,西王母是一个并不重要却很显眼的角色,因为她是玉皇大帝的老婆。西王母再次出场,是在汉魏小说《武帝内传》和《武帝故事》中,“视之可年三十,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乃是一位大美人。西方于五行属金,故西王母又称“金母”,东方属木,故东王公又称“木公”。那么西王母怎么又成了玉皇大帝的“娘娘”了呢?嫁了东王公再改嫁玉皇大帝,就变得很无聊了。
佛道相长 佛教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佛教是进口的,道教是国产的。但是我觉得,佛道两家是可以相长的,这里有三点要阐述。佛教和道教当然也有联系,有联系的事物就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就是相长。所以佛教在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发展至今,道教的存在同样给他以成长的环境,因此佛教在传入前和传入后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一与二 一与二>在中国佛教史上,道教的道士和佛教的出家法师,时常辨论、斗法。法印禅师听后,象是不解的问道:“是真的吗?你们的‘二’真能胜过‘一’吗?”法印禅师就跷起了一条腿来,慢慢的说道:“我现在站着竖起了一条腿,你站着能把你的二条腿都跷起来吗?”
道家的神仙和佛教的佛菩萨有什么区别 朱高杰道长手绘六十甲子图之一首先必须明确,大罗金仙不落轮回——道教的仙道并非佛教的天人道。道教咒语,役使神道乃是常事,却并不敢烦劳仙人,也正是这个道理。如果说佛家的佛果是早已超脱六道的,那么玉皇自然也已经超脱六道。所以,道家的大罗金仙早已不落轮回,事实上,修到地仙果位以上就可以说与阿罗汉一般,没有堕落轮回之虞。佛教之六道说并不见於古印度佛教经典之中。
道教神仙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他是道教开天辟地之神,为上古...氏尊谓,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灵宝天尊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又称通天教主或“上清灵宝天尊”。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
太阴月仙嫦娥 伴随“嫦娥奔月”神话结构模式的变化和神话精神的消解,嫦娥这一形象最终被重塑为道教的太阴月仙,成为道教仙谱中地位显赫、权职重大的月宫女主。“嫦娥奔月”神话的最初面貌,现在已无法确切了解,但通过对不同典籍所载“嫦娥奔月”事的相互参校,可知“枚占于有黄”与“奔月”是共有的基本情节。道教经典赋予嫦娥的尊号显示出嫦娥作为道教月仙的至上地位。
龙门石窟的来历 整座石窟浑然一体,规模虽不大,但在道教石窟中极为罕见,堪称元代之最了。开凿龙山石窟之后,披云子没有停止弘扬全真教的步伐,他又与弟子秦志安重新刊刻道教经典,维修吕洞宾故里永乐宫,去世后被追赠为“玄通弘教披云真人”。元代以后,龙山石窟历经浩劫,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遭到了日寇的盗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