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七月初七七夕节,全新呈现被传走样的牛郎织女故事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因古代初七前后的夜晚,妇女会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又称“乞巧节”。这便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所以,在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中,被误传和恶搞的玉皇大帝、西王母等道教神祇是不如法的。也就是说玉皇大帝与牛郎织女传说,没有任何关系。

你知道吗?其实,道教也有神仙叫“天主”

随着“圣诞节”的不断演绎,很多人只知道天主教最高神为天主,并不知道道教也有“天主”。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同样也有以“天主”作为名号的神祇。在道教的很多经文和忏文都会提到天主帝君,包括“高虚清明,天主帝君”、“六波天主帝君”等。从《天主宝诰》和《六波宝诰》不难看出道教中“天主”的相关神祇尊号、地位及相关事迹。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又称为梓潼、文昌帝、济顺王、英显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雷应帝君。因文昌星和梓潼帝君同被道教尊为主管功名利禄之神,所以二神逐渐合而为一。以前皇帝曾把文昌帝君列为重要祭典之一,凡是读书人必要奉祀文昌帝君。《文昌帝君阴骘文》称,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间,世为士大夫,为官清廉,从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

酆都大帝和鬼王大帝,谁是“幽冥教主九幽拔罪天尊”?

九幽拔罪天尊,开铁城而拔罪;焚除黑簿,灭火翳以停酸。在道教现行科仪中,常用的宝诰涉及“九幽拔罪天尊”有“九幽诰”和“酆都诰”。幽冥教主,九幽拔罪天尊。位居北府,职隶幽都。地府北阴酆都,玄卿大帝,九幽拔罪天尊。沃焦山下幽冥教主冥司面然鬼王甶孑大帝,是太乙救苦天尊在地府的法身为“鬼王”。可见,鬼王甶孑大帝并非“九幽拔罪天尊”。酆都大帝,太阴真君,...大化天尊。志心称念九幽拔罪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黄华洞天帝主超凡入圣天尊曹祖

曹国舅,讳名佾,亦作景休,道教尊为“黄华洞天帝主”、“超凡入圣天尊”等,居黄华洞天。曹玘后被仁宗封为吴王,曹玘之女应诏入宫被宋仁宗册封为皇后,而后曹皇后之长弟曹佾成为曹国舅。后世被尊奉为道教八仙之一。曹国舅有一弟自恃为帝室的亲戚,逞强行恶,抢夺百姓的田地据为己有,而且不法的小人多出自其门。《读书纪数略》,清宫梦仁卷中指出“曹国舅,丞相彬子皇后弟,遇纯阳而得道”。

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组成部份_宗教信仰

道教音乐漫长的发展历史以及它的艺术成就,说明了它理应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精华的组成部分之一。当然,道教音乐在历史上也有不少的失散,但是依靠民众和社会的需要,依靠著道教的宫观、道士组织上的相对稳定,使道教音乐能以代代传承的形式,使它有可能把大量的古代音乐和古代民间音乐保留到今天,成为“得天独厚”的古代音乐的宝库之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组成部分。南怀瑾谈抑郁症_宗教信仰

道教:三清_宗教信仰

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著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道教符咒法术第一章_宗教信仰

道家

道家之学,在先秦已有甚为广泛之影响。道家不仅是先秦哲学的重要学派,而且影响到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道家在中国史上时间不长,且很快被道教所代替,但道家思想在各个方面融入了社会中。道家思想的政治高峰出现在汉文帝、汉景帝两朝时期,史称文景之治。道家思想主要通过魏晋玄学对中国艺术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道教:陆修静_宗教信仰

陆修静南朝刘宋道士。三国时东吴名丞相陆凯的后裔。后避太初之难,离京南游,大明五年在庐山东南建立道观,隐居修道。泰始七年编定《三洞经书目录》,是道教史上最早道经总目。陆修静主张修道应当用礼拜、诵经、思神三种...,以洗心洁行,达于至道,因此他编撰了斋戒仪范类道经百余卷,使道教仪礼初步统一和完备。经他改造后的天师道,后世称为南天师道。了凡四训白话文:整理人的话_宗教信仰

道教:三官_宗教信仰

在道教神系中,有几位出现时间比三清尊神还早,且神阶很高的尊神,天、地、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其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灵,亦称“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三官大帝的信仰渊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如《仪礼·觐礼》:“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