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血未干成语故事_成语“口血未干”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口血:饮血或用血涂于口旁,是古代结盟时的一种仪式。嘴上涂的血还未干。形容立盟未久,随即毁约。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九年》。 公元前64年,晋悼公拜荀偃为主师,联合鲁、齐、宋、卫、曹等诸侯国攻打郑国。郑国处于四面夹击之中。 晋悼公命令各国诸...
筚路蓝缕成语故事 筚路蓝缕成语故事_成语“筚路蓝缕”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筚路蓝缕 【拼音】 bìlùlánlǚ 【解释】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成语故事】 春秋时,小小郑国,地处晋、楚两大国之间。北方的...
宋襄公联盟 宋襄公到底是仁义?还是愚蠢?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忙着扩张实力,但这宋国却只是一个小国,那么为什么宋襄公能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呢,宋襄公的位置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宋襄公曾经主持过诸侯的会盟大会,当齐国因为齐桓公的去世霸主地位动摇的时候,宋襄公想要拉拢周边国家继承齐国的辉煌,...
周桓王姬林简介 因中箭受辱致帝王权威荡然无存 周桓王为姬泄父之子,周平王之孙。平王病死时,太子姬狐正居于郑国为人质。即位之后,为了压制郑庄公的权利,周郑交恶,最后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左肩,周天子的权威于是荡然无存。公元前712年,鲁桓公谋杀了兄隐公,自立为国君,不向桓王请求册封。桓王不允,楚国国君熊通在大骂了姬林一通以后,自行提高等级称为楚武王。姬林哭笑不得,只好借此下台阶,垂头丧气地宣布免郑庄公之罪,从此再不问郑国事。
一问三不知成语故事_成语“一问三不知”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一问三不知 【拼音】yīwènsānbùzhī 【解释】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成语故事】 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茍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
烛之武的烛之武的评价_烛之武退秦师 公元前630年,秦、晋合兵围郑,烛之武前往秦营之中,向秦穆公陈说利害,终于使得秦穆公放弃了攻打郑国的打算,并派兵保护郑国,拯救郑国于危难之中。民间对他的评价是:“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
郑灵公的郑灵公的生平简介_郑灵公跟郑穆公的关系 真实姓名:姬夷所处年代:春秋时期郑国别称:公子夷,郑灵公身份:郑国第十位第十二任君主在位时间:前606年十月-前605年夏民族:华夏族去世时间:前605年相关资料:《左传·宣公四年》《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郑灵公的生平简介郑灵公(?—前605年),姬姓,郑氏,名夷,春秋时郑国第十位第十二任君主,郑穆公之子,故称公子夷,郑襄公之兄。在位不足1年,谥灵,故称郑灵公。
郑穆公的郑穆公的在位时间 姓名:郑穆公所处年代:春秋时期郑国民族:华夏族郑穆公的生平介绍郑穆公,姬姓,郑氏,名兰,郑文公庶子,母燕姞,故称公子兰,春秋时期郑国第九位第十一任君主,公元前628年―前606年在位,在位22年。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去世,郑穆公继任郑国国君之位。公元前606年,郑穆公去世,谥穆,故称郑穆公,《史记》作郑缪公,其子郑灵公继位。
成语典故_一问三不知的典故 成语一问三不知的主人公是谁 一问三不知的典故: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齐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因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就派大夫陈成子率...
巧退秦兵成语故事_成语“巧退秦兵”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巧退秦兵成语故事_成语“巧退秦兵”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淮南子·人间》:秦穆公使孟盟举兵袭郑,过周以东,郑之贾人弦高,蹇他相与谋曰:“师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凡袭国者,以为无备也,今示以知其情,必不敢进。”乃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之。三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