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叛安史之乱,他军功仅次于郭子仪,最终却为何被列入《叛臣传》 仆固怀恩,生年不详,铁勒族人,出自铁勒九大家族之仆骨部。贞观二十年,铁勒降唐。其族人被派往夏州等边地,为大唐驻守边疆,世袭都督。开元天宝年间在朔方军中锻炼成长起来的的仆固怀恩,由于善于格斗,且精通边庭诸族的语言与习俗,是可塑的将帅之才,很受历任节度使王忠嗣,安思顺的器重。天宝十四年秋,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怀恩跟随郭子仪征讨叛军,次年与李光弼率领的河东军汇合,多次与史思明的军队交战,屡战屡胜。
六朝不倒翁郭子仪有多重要?唐代宗的两句话读出其地位 郭子仪是唐朝时期的名将,在安史之乱时期有着护国之功,也因此得到皇帝青睐,恩宠集于一身。当然历朝历代皇帝都有一个通病,面对手握大权的将领心中总是不够放心的,郭子仪也并不例外。在郭子仪兵败相州之后,朝中宦官鱼朝恩故意将相州之败的过错归结于郭子仪身上,因此郭子仪也被罢免兵权。
安史之乱正酣,郭子仪遇冷,李光弼惨败,原因均是这位宦官所害 大家好,我是猫叔,今天咱继续聊安史之乱。前面咱说到,史思明与他的老冤家李光弼在河阳进行了一场拉锯战,最终,史思明以惨败收场。面对史思明的咄咄逼人,朝廷这边却出了问题,曾经威震四方的郭子仪坐起了冷板凳,而唐朝中兴的大功臣李光弼也罕见地惨败在洛阳城下。李亨也就只好从中和稀泥,给郭子仪升官,来朝廷享福。
历史上有没有权倾朝野,不受皇帝猜忌的大臣? 在柴荣时期,赵匡胤也受到了猜忌。那么在历史上,有没有权倾朝野,不受皇帝猜忌的大臣?能够做到权倾朝野,皇帝对这样的大臣肯定是不放心的。历史上还有比胡惟庸更厉害的大臣,比如说周公就是其中一位。
她是唐朝时期性格最泼辣的公主,同时也是日子过得最好的一个 唐朝在中国历史是绝对繁荣昌盛的一个年代,生活在那个年代的百姓富足安康,追求浪漫,同时更是温饱不愁,尤其喜爱诗词歌赋。不仅如此,唐朝不仅民风开放,就连女性地位也得到了空前的高涨,比如人尽皆知的武则天,就是象征女性地位的一个巅峰。但是,如果咱们要说皇室之家中最平安幸福的女性,就不一定是武则天了,反而是以八卦被人熟知的一位公主——升平公主。
权臣大开府门让外人自由出入,家人大惑不解,权臣说:我是在保命 文/格瓦拉同志作为平定「”安史之乱”、中兴唐朝的头号功臣,名将郭子仪因丰功伟绩,官至太尉、中书令、关内河东副元帅,封汾阳郡王,并被唐德宗尊为「”尚父”,执掌朝政20余年,属于名副其实的权臣。不仅如此,郭子仪的8个儿子、7个女婿都在朝中担任要职,参佐幕僚中有60余人位至将相,权势之盛、名望之高,为唐朝立国以来所罕见。按照「”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规律,郭子仪如此权势熏天,必然会引起同僚的
李光弼:没落时代的悲剧注脚,力压郭子仪中兴唐室却郁郁而终 在这之中,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便是被人们认为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人。乾元二年三月,史思明从范阳带兵赶到相州救援安庆绪,唐军没有统一指挥,很快败退,郭子仪退守洛阳。居功至伟的李光弼,却遭宦官鱼朝恩和程元振嫉妒和陷害。李光弼自安史之乱开始一直战斗到安史之乱结束,无愧于"战功推为中兴第一"的评价。李光弼身上,鲜明体现了中晚唐武将的悲剧宿命:尽心竭力、效忠王室,但在皇权猜忌防范之下难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