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实力强大,北宋为何能轻易灭之?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哪个...实力最强?这个不好比较,但有相对较强的,就是后唐与后周。周世宗柴荣虽然没有灭掉任何一国,但却实质性地开始了对十国的统一进程。从955年开始,柴荣用了三年时间,打败了十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南唐。心高气傲的南唐中主李璟被柴荣打到割地称臣,称比自己还小5岁的柴荣为父。这其实都是柴荣种的树,赵匡胤才能如此轻松的摘果子。说南唐是十国最为强大的政权,是有历史根据的。
民国版邓世昌!舰长双腿炸断,与战舰共沉长江,英名入抗战邮票 作者:铁锤杰克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提起邓世昌这个名字,很多人对他那句「”撞沉吉野”的命令印象深刻。在战舰已然化为一片火海的情况下,这位舰长不仅没有逃跑,反而让自己的战舰加速冲向日军战舰,用同归于尽的方式赢得了中日两军的尊重,至今仍为后人崇敬。而在民国海军中,也有这样一位舰长。在武汉会战中,他双腿被日机的炸弹炸断,即便如此,仍不肯撤下火线。当官兵们要他摘下象征舰长的袖章时,他断然回绝。最终,他与
中国一特殊区域,南方得到可保半壁江山,北方得到可一统天下 古代封建王朝统一的过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90%以上统一都是从北向南,比如西晋统一三国,隋朝统一南北,元朝横扫天下。相对于统一,地缘因素在南北对峙是影响更加明显,大部分南方政权依靠地理优势抵抗北方入侵,而这一优势不是耳熟能详的长江,而是一条河,北方得到可以一统天下,南方控制可保半壁江山,无数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丁家洲之战:南宋与蒙古帝国的最大阵战 失败的防御策略金国灭亡后南宋必须独挡蒙古帝国前景暗淡自南宋与蒙古的战争正式开打,临安的小朝廷就对自身的定位非常清晰。今天的宋粉们,总是津津乐道南宋是抵抗蒙古帝国时长之最,却都忽略了分兵四川对南宋整体防御策略的影响。南宋可能以更快的方式,被蒙古击败。在与蒙古帝国最初的冲突中,他的欺上瞒下便发挥了恶劣效果。伯颜画像伯颜此次率领的大军,总数号称10万人之多。处于兵力弱势的蒙元军队,则在21日主动发起攻击。
纪念章上有长江苏州河: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27-41年装备细节 1927年2月,上海公共租界的管理机关工部局(MunicipalCouncil)的总董费信惇(StirlingFessenden)担忧唱着「”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北伐军朝着上海进发,向美国本土请求增兵。2月3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4团乘坐「”肖蒙”号运输舰从圣地亚哥前往中国。2月24日,轮船抵达上海美孚石油公司码头。3月,随着北伐军进驻上海,这支部队也进驻租界,和当时北京那支负责警卫使领馆的美国海军
上海居然隐藏有坚固要塞:钢渣回填作地基,坑道中滑出双联巨炮 现在,该地已经渐渐去...化,成为了上海这座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罕有的自然生态园林,是市民游人消暑降温的好去处。图片:上海吴淞要塞曾经装备的66式双联装130毫米岸炮。而在广场两侧的林间,却有两座体型硕大的现代化炮塔型火炮,如威武的哼哈二将屹立吴淞口,高高耸起的双联装火炮直指远处繁忙的长江航道,这就是曾经长期隐匿在海防要塞之中,鲜为人知的国产66式双联装130毫米岸炮系统。
南宋时为什么能在蒙古大军压境下从1234年坚挺到1270年左右? 南宋亡于蒙古之手,是两个...实力相差巨大的政权之间长期博弈的必然结果,并不令人觉得可惜。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但国祚绵延一个半世纪而不亡,在与北方的蒙古、金、西夏等政权的凶险博弈中还能时有斩获,为什么在忽必烈1268年正式下手之后只坚持了8年就开临安城投降了呢?如果从襄樊失守开始算起,南宋甚至只坚持了2年。
(地中海与海中地)4 荆楚山地 与 ... 沙漠 东亚地中海地区就是一个典型,伊洛盆地为中心的中原腹地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一个中心区域,朝廷的中枢就在这里,通过驿站,散发帝王的中央集权力量。这就是地中海地区和海中地地区的最大差别,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两个方面。和伊洛盆地这个中心对应的就是荆楚山地,而荆楚山地的主体就是武陵山区。
血战田家镇:长江铁锁江防被破解,石镇仑战死,秦日纲被革去燕王 当秦日纲抵达九江时,前方来报,武昌和汉口北清军攻陷,太平军守将石凤魁、黄再兴已经退往田家镇。事出紧急,杨秀清急令秦日纲全权把持田家镇大营军务。自蕲州至田家镇沿岸增筑土城,安设炮位。自田家镇至半壁山,用铁锁横截江面,以...湘军水师。可惜石镇仑这员悍将,他是石达开的哥哥,英年27岁,就这样阵亡于半壁山。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长江、黄河有多长?故宫有多大?汉字有多少个? 「”都说长成两边是故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儿时常听歌词中唱起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之一。国人引以为傲的万里长城究竟有多长?数千年风霜洗礼至今留存几何?这个答案如今终于有了。长城有多长?21196.18千米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长城保护报告》中首次晒出了长城的「”家底儿”:墙壕遗存总长度21196.18千米,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市、区)。珠穆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