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说:不要总是揪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不放 这是阎崇年第七次来扬。站上讲坛,极为简短的开场白瞬间令听众动容:“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的朋友,都首先向您鞠躬,表示感谢与敬意。”去年底,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了《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其间召开了大型学术研讨会,阎崇年出席活动。“我把扬州看作第二故乡,所以,今天不...
阎崇年揭顺治帝最终结局:死于天花而非出家 阎崇年揭顺治帝最终结局:死于天花而非出家 为什么广大读者普遍认为顺治帝出家了呢?这同他信佛有关:顺治十四年(1657年),在太监的精心安排下,20岁的顺治帝在京师宣武门内海会寺,同憨璞聪和尚见面,两人悟谈,禅心相印。随后顺治帝召憨璞聪入宫。顺治帝又在西苑(...
阎崇年揭皇太极死因:三高症患者 死于心梗 皇太极突然病故,由谁接班,未做交代。时亲王、郡王有七人: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颖郡王阿达礼,在崇政殿举行秘密会议,商讨皇位继承大政。当时最有希望的是两个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与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皇太极的长兄代善提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经会下磋商后复会。
历史专家阎崇年身陷“三崇门” 许多草根历史爱好者纷纷批评阎崇年的大腕态度和回避历史问题的做法。这场风波因阎崇年及其所力挺的袁崇焕,再加上崇祯帝,都有一个崇字而被称为了“三崇现象”。今年开始,阎崇年还在各地的历史讲坛巡回进行了以《崇焕精神薪火永传》为主题的讲演。诗人出身,如今为资深出版人叶匡政对记者称,并质疑阎崇年的史学家身份。
阎崇年谈明亡清兴明末三帝与清初三帝差距太大 明亡清兴历史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一书,对明亡的原因做出多方面论述。看来明朝灭亡原因,仍需进行具体分析。漠南蒙古闹灾,明朝不予“市米”,袁崇焕主张以粮食换马匹,朝廷以袁崇焕“市米资盗”等罪,将其处死。>清则与明相反,皇太极对受灾蒙古进行救济。清朝兴起与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族合。>明亡清兴的历史表明:中华民族演变的历史,就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不断融合、发展、壮大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