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汉

害怕被 ... 出家证果

妙身如海莲般迅速成长,稍大便学习文字历算、婆罗门行为等十八种学问,通达无碍,并精通有关辩论的许多经典。回家后孩子请教父亲如何对婆罗门供养布施,父亲回答:“应该先供佛及僧,再供养婆罗门。”当晚准备很多饮食,次日亲自迎请佛陀及僧众光临家中应供。这些婆罗门怒气难消,对他们皈依佛门亦大为不满,并蓄意将之谋...。

发菩提心即胜二乘

阿罗汉知道他的想法,就取走衣钵袋子背到自己身上,让小沙弥走在前面。《优婆塞戒经》说:“如果有人发菩提心,诸天皆大欢喜,说:‘我们今天已经获得了人天之师。’”只是发心,就已经胜过阿罗汉了。

无诤三昧的须菩提尊者

须菩提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他豁达自在,被众比丘敬佩。一些比丘听了这些话,为须菩提鸣不平,要去辩论。须菩提通达空性,能随顺世间,行大忍辱,对任何人,都能做到无恼无争。

佛家经典:金刚经

金刚经长卷(资料图)金刚经(资料图)金刚经(资料图)第一品法会因由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第二代释迦”龙树菩萨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又译龙猛、龙胜,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龙树菩萨是大乘佛学的创始人,中观派的奠基人,生于约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印度的婆罗门种姓,传说其父姓龙,母生他于树下,故名龙树。第二天,龙树菩萨端坐在法座上讲法时,有两位化作人形的女子款款而来。因此,龙树菩萨决定前往。最终,他们全部败在龙树菩萨的足下,并因尊者的引导而趋入佛门。具力太子立即前往吉祥山,索要龙树菩萨的头。

一句口业 遭万倍痛苦

一句口业遭万倍痛苦从前北印度的宾国,有一位很有名的圣者,他的名字叫离越,从小就彻底看破人生无常,苦空无我,而出家学道,并长期住在深山中的岩洞里,精进修持苦行,不久即证得六神通自在的大阿罗汉道。

小沙弥增长福寿

小沙弥有一位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师父,一天在禅定中知道自己疼爱的徒弟只剩几天的寿命,心想:“这么乖巧的孩子怎么只剩下七天的寿命呢?真是太不幸了!不可以将真象告诉他,他小小的年纪,怎么承受得了这样的打击呢?”不知情的小沙弥虽然感觉到师父的异样,但是仍然高高兴与地拜别了师父回家乡去了。小沙弥如实地回答,乌黑的眸子,散发著喜悦的光芒。小沙弥的一念慈悲,不但救了蚂蚁的性命,也改变自己的命运。。

凡有佛性酌人,皆能得救

帝释天在旁听见,不禁吃惊地问∶「世尊,像善星这种蠢才,难道他具备宿世以来成佛的善根吗?若是,他也能得救吗?」「帝释,人人皆有佛性。凡有佛性酌人,皆能得救。所以,像善星这种人,最後也能得救的。不过,我常常想为他说法,至今即始终不曾看到他想听佛法的态度。」这其中有段因缘。

听闻佛陀教理 证得阿罗汉

听闻佛陀教理证得阿罗汉古代有一位名叫萨遮尼犍的婆罗门长老,号称全国最有智慧的人,门下有五百名弟子。他听说释尊到处教化众生,名扬四海,心生妒忌与惶恐,就对弟子们表示∶“现在,有一个名叫瞿昙的和尚,自称是佛,我想去找他,向他请教高深微妙的佛理,让他哑口无言,好好屈辱他一番。”高傲之心,消除殆尽,即刻成为真正的出家人。后来,萨遮尼犍更热心修佛道。在一群菩萨行列里,颇有地位,他的门徒也都证得阿罗汉。

印祖故事:观音示梦杨信芳,印光原是大势至

上海有一位名叫杨信芳的中学生,十八岁时肄业于上海女子中学。杨信芳感到纳闷。杨信芳于是跟张太太母女一起去觉园,听印光大师说法。三人同时参加最后一天的皈依仪式皈依了印光大师。此后杨信芳谨遵师诫,未敢以此梦公开告人。我们学习印光大师的文钞,不是因为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应化而来,而是因为他所说的净土法门契理契机,是解脱生死轮回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