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

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竟然是一个军事天才

>朱文正就是老朱家里不世出的军事天才。>>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当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朱文正也来到了朱元璋身边,成了朱元璋身边的一位将领。>陈友谅统率60万水军,巨舰数百艘,东征伐吴,这声势浩浩荡荡的,朱元璋却一时赶不回来,只好给侄子朱文正下命令,一定要死守洪都,等待大军来援。这场战役,决定了朱元璋的霸王事业,改变了元末明初整个局势。

朱文正生平简介与历史评价及典故

朱元璋控制了江西地区以后,派了朱文正驻守洪都。洪都守将朱文正接到这道命令后,平日里花天酒地,不务正业的他此时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与朱文正一起守洪都的,还有被当年明月称为“天下第六名将”的邓愈。朱文正可谓居功其伟!正是因为这场长达三个月的洪都保卫战,朱文正充分发挥了不逊于同时代任何名将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造就了朱文正人生的巅峰,将他推上了元末明初诸将星的神话舞台上。

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生平简介与历史成就及典故

明朝时期开国名将,天生魁梧,勇武过人,朱元璋赐其名为邓愈。鄱阳湖之战后,邓愈又奉命先后平定江西南安、南雄、韶州、赣州诸郡,28岁的邓愈被提升为江西行省右丞。加封邓愈为太子谕德。平定中原后,朱元璋命邓愈为征戍将军正总兵,平定江淮等地未归附的州县。朱元璋闻讯大哭,停止上朝三天,亲迎灵柩祭奠,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肖像挂在太庙中享祭。并命人将邓愈的功绩写入《洪武功臣录》。

常遇春的个人生平 常遇春的人物评价

个人生平>常遇春自幼习武,勇力过人。常遇春经常与徐达一起征战,常遇春以勇猛果敢闻名,徐达以谋略持重著称。当时北元军事力量已经大大削弱,所以,徐达、常遇春出师三个多月,即平定山东。常遇春“为人沉鸷果敢”,被誉为当时的天下奇男子。当时,徐达、常遇春两员大将并称,“一时名将称徐、常”。朱元璋对常遇春也特别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汉王朝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汉高祖刘邦创建的汉王朝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玄汉则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政权,四海豪杰纷纷臣服,几乎恢复了西汉末年全部疆域,汉室重新统治天下。更始三年六月,赤眉军首领樊崇与其他将领决议“拥立汉朝宗室为帝,以号令天下”,于是年龄最小、最容易控制的汉室近亲、年仅十五的刘盆子映入他们眼帘。汉高祖刘邦时,派遣宗室女子与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和亲,相互约为兄弟。

小明王韩林儿是谁?朱元璋为什么要冒险救他?

小明王韩林儿是谁?1363年,张士诚的军队包围了安丰,韩林儿向朱元璋求救,称:“如果安丰失守,那张士诚的势力便会进一步加强。”此后朱元璋决定下一步险棋,去把韩林儿给救了出来。>>1365年初,小明王韩林儿被元兵击败,告急朱元璋,朱元璋率兵前往救援。因此朱元璋当机立断,不顾后院的陈友谅虎视眈眈一意孤行要将韩林儿抓在手里,自有其高瞻远瞩在。或者说,他的救援韩林儿,目标就是打击陈友谅。

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为何会败?陈友谅是怎么死的?

陈友谅战败,连夜携妻带子逃往武昌。但是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第二天再战,从早晨到中午,陈友谅军大败。陈友谅处境更加困难。陈友谅当时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作战,却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陈友谅当即死去。顿时,陈友谅军土崩瓦解,太子陈善儿被擒,太尉张定边趁夜挟持陈友谅的次子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

丁普郎: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头断了身体还在打仗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丁普郎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两人私底下商议:这陈友谅太不靠谱,不如去投奔朱元璋好,听说他平易近人、视士卒如弟兄、手下士兵纪律严明,是成大事的人。这个计划很快得到实施,丁普郎和傅友德一起跑到了朱元璋阵营里,朱元璋听说他们愿意为自己打仗,大喜过望,立刻重用,封大将。当时,朱元璋带领人马跟陈友谅决战,这场战斗十分激烈,陈友谅船大,朱元璋船小,起初连连吃亏。

韩成穿衣帽替朱元璋赴死,拯救了大明王朝

但在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也曾深陷重围,甚至被逼的差点自刎,就在这生死时刻,朱元璋手下一位大将穿了朱元璋的衣帽,甘愿替朱元璋赴死,这才使他活了下来。这员大将的举动不仅是拯救了朱元璋,同样也是拯救了整个大明王朝,拯救了万千受苦受难的百姓。如果没有韩成的舍身相救,就没有朱元璋,也没有辉煌数百年的大明王朝了。

明朝征南大将傅友德被害

1394年12月20日明朝征南大将傅友德被害傅友德,原籍宿州符离,后迁移至砀山。陈友谅之子陈理与部将张定边撤退时,傅友德带伤截击于泾江口。经此一战,傅友德因功晋升为雄武卫指挥使。攻安陆时,傅友德先后九处负伤,最终生擒敌将任亮。蜀将吴友仁犯汉中,傅友德率三千骑兵救援,攻其山寨,又令兵士点燃十支火炬布于山上,蜀军惊慌撤退。当时,朱元璋共派出三路大军北伐,唯独傅友德大获全胜,七战七捷,创下传奇式的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