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陶渊明诗文名句集锦

陶渊明诗文名句集锦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符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代表...

苏轼被贬岭南乃是当朝宰相借刀 ... 人,没成想东坡找到精神家园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和苏轼不光有师生之情,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苏轼自不必多说,黄庭坚的书法诗文都是当时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对于苏轼所遭遇的被贬谪的命运,黄庭坚内心也为其感到遗憾。尤其在苏轼被贬来到岭南之后,黄庭坚更是担心他的生命安全问题。子瞻谪岭南,时宰欲...之。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黄庭坚的这首《跋子瞻和陶诗》是为苏轼酬和陶渊明所学古诗集的跋。他非常清楚苏轼此时此刻所面临的境地。

成语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配图陈洪绶《归去来图》局部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祖籍鄱阳郡枭阳县,原本家世显赫,曾祖父是东晋名将、大司马陶侃,祖父陶茂曾为武昌太守。到了陶渊明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落,其事迹不见记载。陶渊明自幼好学博闻,善写诗文,聪颖而洒脱不羁,不喜欢受世俗的束缚,乡邻们对他非常敬重。

桃园迷踪径,宦海无津口——仕隐皆失的孟浩然

加之自己早年间隐逸山林的性格,与当时规矩的官场生活也难相容,所以说孟浩然不能做官,即使偶然,也是必然。相较这首,孟浩然在那首《与诸子登岘山》就显得很阔达了。言简意深,这也是孟浩然晚期诗风的一种风格。据说王昌龄遭贬谪是路过襄阳拜访孟浩然,当时孟浩然背上张了毒疮,忌食海鲜,但两人相谈甚

人生必读陶渊明,把所有遭遇变成喜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陶渊明集》,离陶渊明更近一点文人出名的方式有很多。而在东晋,陶渊明则是靠着不愿从政,成为隐士的遗世独立而受到瞩目。陶渊明也算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

傲骨铮铮,生死不惜,历史上8位最有骨气的人!

中国自古就有宁死不屈的人,有为民...的人,有...身成仁的人,有舍身取义的人,他们都是有气节有傲骨的中国人。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钦佩敬佩的傲骨。国君死后,兄弟二人互相推让,谁也不肯继承王位,最后双双弃国而逃。后来姜子牙告诉他们商亡周立,伯夷、叔齐当时掩面大哭,遂进入首阳山隐居,决心不食周粟,以野菜为粮。

五个儿子个个不成器,陶渊明无奈写下 ... 儿诗,却让人忍不住想笑

五个儿子个个不成器,陶渊明无奈写下...儿诗,却让人忍不住想笑陶渊明何许人也?然而人生于世都有牵挂,陶渊明也不例外。可是,对于陶渊明而言,这却是天大的不幸,因为五子之中没有一个成器的。陶渊明将这件"家丑"以风趣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出来,令人在同情其遭遇的同时,又忍不住想笑。陶渊明此举,既是无可奈何的沉吟,又表现了其豁达可爱的一面。

[专家点评] 近现代白蕉 陶渊明诗行书手卷

[专家点评]近现代白蕉陶渊明诗行书手卷近现代白蕉陶渊明诗行书手卷(局部)此卷为白蕉的“陶渊明诗行书手卷”,纵23厘米、横95厘米,纸本,藏朵云轩。白蕉是现代学习二王书法最著名的一位书家,技法倒在其次,关键是在气韵上白蕉很得前人精髓,这是修养、气质的反映,不是强学可得者。此卷白蕉书写于1950年,年44岁。整卷极具书卷气,不激不励,疏朗有致,是其经意之作。

[专家点评] 清邓孚嘉 竹根雕陶渊明赏菊

[专家点评]清邓孚嘉竹根雕陶渊明赏菊这件清邓孚嘉竹根雕陶渊明赏菊,高14.4厘米。陶渊明身着粗布衣服,左手持折枝菊花,神态悠闲地欣赏着菊花。松树既表示长寿,亦暗喻陶渊明的人格和气节,画外有画,耐人寻味。竹根底部有“用吉”篆文款。邓孚嘉的竹雕作品传世不多,这件圆雕杰作弥足珍贵,今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专家点评] 明 朱小松归去来辞笔筒

[专家点评]明朱小松归去来辞笔筒明代朱小松款竹雕笔筒,高14.6厘米,曾是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之物,2003年由嘉德拍卖,成交价为11万元。朱小松名朱缨,字清父,小松是其号,嘉定人,刻竹名家,与父鹤、仲子稚征合称“嘉定三朱”。这件笔筒形制小巧,包浆古朴亮丽。两坡交处,一童肩负野菊,扭头似与陶渊明问答,画面简约,但内含丰富,不愧为大手笔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