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明早期玉溪窑青花游鱼纹大碗 [专家点评]明早期玉溪窑青花游鱼纹大碗明早期玉溪窑青花游鱼纹大碗(侧面)明早期玉溪窑青花游鱼纹大碗(侧面)明早期玉溪窑青花游鱼纹大碗(底足)明早期玉溪窑青花游鱼纹大碗(足)明早期玉溪窑青花游鱼纹大碗(细部)明早期玉溪窑青花游鱼纹大碗(细部)云南省玉溪地区发现众多古窑址,过去认为玉溪窑为元、明间瓷窑,现根据田野考古发现判明其发源于宋末元初,至清代仍有烧制瓷器,约有600年历史。
[专家点评] 明崇祯青花西王母蟠桃盛宴图大笔海 [专家点评]明崇祯青花西王母蟠桃盛宴图大笔海另面底足细部细部细部细部细部细部细部细部这件笔海高21.5公分,口径19.5公分。口部微外撇,口沿有釉;上下缘均有暗刻的连续回纹;平底,胎质细腻平滑,有细细的旋纹;全器以青花绘制西王母蟠桃盛宴图,总计有十二个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人物之间加插有山石花卉,亭台楼阁,画工细腻精湛,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明代崇祯年民窑青花瓷器珍品。
[专家点评] 清康熙青花双龙戏珠纹将军罐 [专家点评]清康熙青花双龙戏珠纹将军罐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双龙戏珠纹将军罐(另面)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双龙戏珠纹将军罐(另面)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双龙戏珠纹将军罐(口沿)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双龙戏珠纹将军罐(底足)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双龙戏珠纹将军罐(盖)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双龙戏珠纹将军罐(细部)器形硕大、直口、短颈、圆腹下敛至底微外撇、圈足、足跟宽,周边现火石红,砂底。
[专家点评] 北宋临汝窑青瓷莲瓣纹碗 [专家点评]北宋临汝窑青瓷莲瓣纹碗底足该件临汝窑青釉刻花莲瓣纹碗1995年10月出土于扬州地区宝应县城区某建筑工地宋墓群。临汝窑青瓷与耀州窑青瓷颇为相似,但细微处仍见区别:临汝青釉青中多见绿色,耀州青釉青中多见黄色;临汝胎色深而厚,耀州胎色浅而薄。临汝圈足足脊平切,耀州圈足足脊多有不平。这些都是我们在鉴定欣赏两窑青瓷时应注意体会的。
[专家点评] 明万历青花寿字云龙纹罐 [专家点评]明万历青花寿字云龙纹罐底足细部底款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的大件瓷器格外引人注目,大盘直径有达80厘米的,大罐则有高达70厘米以上的。这件青花寿字云龙纹罐,器型端庄,高达57厘米,属难于烧制的大器之作。肩腹纹饰共分三层,肩部绘缠枝一周,腹部的主题纹饰绘两个五爪云龙,龙长须飘动,张牙舞爪,躯体瘦长,满身麟片。二龙相对之处近肩部,以树枝组成一变形寿字,其余空间则以云纹组成变形的万字。
[专家点评] 元海康窑赭彩凤鸟纹荷叶盖罐 [专家点评]元海康窑赭彩凤鸟纹荷叶盖罐宋元时期广东烧制釉下彩绘瓷的窑口有多处,较早的有广州西村窑,...镇龙圩的文头岭窑,奇石窑,道溪窑,海康窑等。其中以海康窑彩绘瓷的范围最大,窑址多,有公益圩,调乃家,旧洋,符宅等10余处古窑址,均发现有烧制釉下褐、赭色彩绘瓷。窑址出土的彩绘瓷均与早些时宋、元墓出土的大量较完整精美的彩绘瓷器相吻合,可以说海康窑彩绘瓷已是后来居上。故海康窑至今还少为人知。
[专家点评] 明珐华彩蓝釉贴花梅瓶 [专家点评]明珐华彩蓝釉贴花梅瓶细部底足珐华釉是一种低温色釉,又称法花、法华。以珐华彩...的陶瓷器称为珐华器。通常有陶胎和瓷胎两种,陶胎多产于北方的山西一带,瓷胎珐华产于景德镇,大致在明代宣德年间开始烧制。这件珐华彩小口梅瓶,陶胎,采用立粉技术堆贴出文饰轮廓,然后用蓝彩打地色,绿彩绘文饰。综合器型、装饰工艺特点和...方式判断,这是一件明代早期山西地区烧制的珐华器。
[专家点评] 清雍正青花桃蝠纹橄榄瓶 [专家点评]清雍正青花桃蝠纹橄榄瓶雍正时期为时虽然短暂,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这件青花桃蝠纹橄榄瓶,高39.9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12.3厘米,该瓶呈橄榄形状,足内有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整个造型端庄秀美,线条简洁流畅,比例协调,轻重适度,具有雍容典雅的时代风貌。纹饰描绘精细,构图别致,画意吉祥,暗喻“五幅捧寿”,是雍正青花瓷器的代表作品。
[专家点评] 元蓝釉白龙纹梅瓶 [专家点评]元蓝釉白龙纹梅瓶元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梅瓶(另面)元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梅瓶(另面)元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梅瓶(底足)元朝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不足百年,在经济领域的许多方面,特别是手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尤以制瓷业十分突出,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件蓝釉白龙纹梅瓶高43.5,口径5.5、最大腹径25.3、底径14厘米。
[专家点评] 明弘治青花人物纹炉 [专家点评]明弘治青花人物纹炉青花瓷是中国别具特色的一种制瓷工艺,它的起源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我们现在见到的最早的完整的青花是元代的产物。万历时期虽无嘉靖青花那样浓艳奔放,但国产的青料蓝中微泛灰,也颇有沉静之感。例如这件明代弘治时期青花人物纹炉,直口,筒腹,平底,三足呈兽头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