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元青花精品欣赏

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元青花精品欣赏元青花瓷是中国传统名瓷之一。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景德镇窑成功的烧制出青花瓷器。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汉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宋代建窑绿釉盏(蓼冷汁天目)

宋代建窑绿釉盏蓼冷汁天目(绿釉)京都国立博物馆藏高6.9cm口径13.1cm《天目》一书将该盏认为是建窑系窑口所产。宋代建窑绿釉盏,日本称之为“蓼[liǎo]冷汁天目”,京都国立博物馆便藏有这样一件标准绿釉束口盏。建窑绿釉非常稀少,珍惜程度堪比油滴。可见,建窑绿釉应是有意为之的釉色品种,而非残次品。◎建窑绿釉斗笠小盏注:此盏器型在建窑中很少见。

瓷之韵-中国瓷器出现在欧洲

瓷之韵-中国瓷器出现在欧洲2012年6月22日至2013年1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与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合作推出“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中国瓷器一出现在欧洲,就震惊了欧洲人,因为它具有其他材料难以匹敌的精致耐用和洁白晶莹。此前,在元代和明代早期,中国瓷器很少为欧洲人收藏。

小器大观识砚滴

小器大观识砚滴小器大观识砚滴——宋元青白瓷砚滴例说宋代文人赏玩瓷艺,概以精美雅致为胜。又因文人雅士渐将“文房清供”作了把玩器,形制拟物尚像,构造新颖多变,“砚滴”隧得以小器而成大观。“砚滴”之功能特殊而纯粹,其造型风格逐渐由汉唐的庄重神秘向雅致精巧转变,观赏与审美成为“砚滴”设计主要诉求。

踏入苏麻离青的迷雾——认识苏麻离青

踏入苏麻离青的迷雾——认识苏麻离青朋友,你一定听说过苏麻离青!第一篇认识苏麻离青最萌的问题—————————苏麻离青是什么?苏麻离青中的SiO2、Al2O3含量不高,使色料的熔融温度相对偏低,又由于苏麻离青中铁含量较高,在还原条件下形成的Fe2O3有一定的助熔作用,进一步降低色料的熔融温度,使高温下的色料更充分地溶入于釉中。

赏雍正斗彩福寿纹盘

赏雍正斗彩福寿纹盘斗彩瓷创烧于明宣德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结合的一种瓷器装饰品种。藏于苏州古玩城三楼的雍正斗彩福寿纹盘正属于后者。苏州古玩城的雍正斗彩福寿纹盘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既不似传统斗彩那样鲜丽单纯,也不像单一粉彩那样柔和温润,而是自成一格,于淡雅粉润中略显亮丽,于纤细娇巧中更见挺隽,既柔润蕴蓄又光彩照人,完美再现了雍正斗彩瓷器的精髓,韵味悠长。

略谈文房瓷印盒的收藏与鉴赏

略谈文房瓷印盒的收藏与鉴赏印盒,亦称印奁,是存放印泥的文房用具,形状多样,大小不一,以扁圆形多见。现在藏市中的唐宋印盒已非常稀少,以清代传世品多见。在2009年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来自日本私人收藏的“元代黑漆嵌螺钿文会图印盒”的成交价达到了962万港元的惊人天价,这使得投资者对于这种文房小器的投资前景更加看好。这其中,尤以康熙豇豆红、洒蓝釉及乾隆仿雕漆印盒最为著名。清中晚期雕瓷兴起,雕瓷印盒曾一度盛行。

藏友谈辨认真假元青花的要领

藏友谈辨认真假元青花的要领作为藏家,应该提高自身的水平,而不能依靠鉴定家。藏家的鉴定水平应该从实践中来,简单地说,我的强项就是两个:一是收集了大量的真品元青花碎片标本,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逐步从中学到了识别、辨认真假元青花的要领;二是把民间发现的元青花藏品和重要标本,在价格合适的时刻及时征集到了手里。这种超级水平的发挥,带动了整个元青花的水平提升。

收藏古瓷时应注意的几点

收藏古瓷时应注意的几点古瓷鉴定的传统...包括看、掂、听、闻数种,鉴定内容上包括胎、釉、纹饰、造型、款识、烧造工艺、成型工艺等多方面。收藏古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提高鉴定知识,从书籍中汲取经验。

世界各大博物馆所藏中国唐代绞胎瓷器

世界各大博物馆所藏中国唐代绞胎瓷器绞胎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新工艺,唐代以前尚未出现。明斯顿博物馆绞胎杯明斯顿博物馆绞胎三足炉佛利尔博物馆瑞士博物馆绞胎釉填彩“杜家花”枕,晚唐。波士顿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唐代公元714年前后,巩县窑除烧造白瓷外,还烧三彩和绞胎。剑桥大学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陕西、河南两省的唐墓都出土过这类器物,有杯、盌、三足小盘、长方形小枕等。这种绞胎似是模仿漆器的犀毗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