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中国古代八大官窑

中国古代八大官窑中国古代“八大官窑”,即为汝窑、官窑、歌谣、定窑、钧窑五大名窑及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的瓷器珍品称“八大官窑”,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作,它们风格各异,各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特点。

3·15“艺术打假”:国内古玩造假版图

景德镇瓷业的管理机构景德镇瓷局表示,包括没有登记在册的个体、私营作坊在内,景德镇市制陶瓷企业不下4000家,从业人员10万多。最为荒唐的是河南洛阳孟津南石山村高水旺烧制的仿北魏陶俑的工艺品,在北京古玩市场上被国家机构列为抢救性收购的北魏珍贵文物。后来警方介入,顺藤摸瓜,根据种种疑点查出这批陶俑是河南洛阳孟津南石山村的高水旺仿制的,后来在现场警方的见证下,高水旺又烧制出一尊一模一样的“北魏陶俑”。

瓷器收藏的误区大盘点

瓷器收藏的误区大盘点在近三十年间,中国的收藏热持续升温,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8000多万收藏大军。其中瓷器收藏占到30%以上,比例之高令人惊讶。这些藏品不仅是中国制瓷顶尖工艺的代表作,同时体现了其自身拥有的时代价值、收藏价值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人们普遍认为瓷器无款收藏价值便会大打折扣,其实不然。胡彦彬馆长说,这也是收藏中的一大误区。

川滇古陶瓷鉴定浅识

川滇古陶瓷鉴定浅识川滇古陶瓷鉴定的...与陶瓷鉴定的一般...基本一致,但由于川滇陶瓷有强烈的地方特点,胎、釉、造型、纹饰、工艺都与中原陶瓷有较大差异。另外,川滇古陶瓷主要集中在明以前,基本上是出土器,由于土壤与地下水的关系,其鉴定要点也与中原不同。以上是对川滇古陶瓷鉴定的简要叙述,有些是川滇古陶瓷鉴定所特有的,有的虽然是所有陶瓷鉴定共有的,但在川滇古陶瓷鉴定中要特别重视。

探秘:隋代以前的四川青瓷

探秘:隋代以前的四川青瓷四川陶瓷源远流长,在四川新津县花源镇联合社区宝墩文化地层中,考古发掘出距今已有4500年的陶窑遗址。对此,收藏界有人称之为“四川青瓷之谜”。面对大量的四川青瓷实物,令人十分茫然。这件器物表明,早期四川青瓷跟浙江越窑青瓷有密切联系。图3是该窑址区出土的晋代至隋代青瓷标本。因此,可以说成都地区是隋代以前四川青瓷的重要产地之一,这一点是不应质疑的。

与青花有关于瓷器品种

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烧成温度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有差异,因此将二者施于一器并非易事。青花红彩明宣德时发明的釉下彩与釉上彩相结合的装饰品种。豆青釉青花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或称豆青地青花。乾隆时又在白釉下增加了红色,形成黄地青花釉里红,是一种比较珍贵的瓷器品种。

元代景德镇青白釉碗类之造型鉴赏

元代景德镇青白釉碗类之造型鉴赏1279年,在海上飘荡的南宋朝廷被元军消灭,全国统一。从收藏角度讲,器物造型是展现其艺术风采的重要方面,景德镇窑青白釉碗在造型方面与宋代相比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元代景德镇青白釉碗胎体厚重,体积大,有的芒口,底足厚,圈足逐渐被饼足所代替,底足无釉。

中国清代外销瓷器中的西方元素——符合欧洲

中国清代外销瓷器中的西方元素——符合欧洲外销瓷是指以对外贸易为目的而生产的销往海外的瓷器。从十七世纪晚期到十八世纪末,是中国清代外销瓷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外销瓷器包括青花、五彩、粉彩和广彩瓷器。

釉中丹青色 瓷苑傲群芳

釉中丹青色瓷苑傲群芳——元青花与明初釉里红“岁寒三友图”的对比分析(上)苍松、翠竹、寒梅组成“岁寒三友”,是中国历代文人抒怀、寄情、言志的景物。元青花“三友图”确立了的基本样式,洪武釉里红延续元青花的样式,但图画幅度人,主景形态丰富,次景多样点缀,构图繁密。松树主干、枝干部与元青花大致相同。松针外多露屈曲的枯枝,与元青花同。有五瓣正面形三瓣内画花蕊的侧面形,均与元青花同。

从一件民国青花香炉谈民间收藏

从一件民国青花香炉谈民间收藏笔者近日在广西南宁一收藏爱好者家中发现一只民国时期的青花香炉(见图),经考证,这只上世纪九十年代从湖南流入广西的香炉,原为湖南韶山清溪寺的旧物。清溪寺毁后该香炉流落民间,能完整保存至今,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