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棒槌瓶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棒槌瓶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棒槌瓶(另面)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棒槌瓶(细部)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棒槌瓶(底足)这件康熙青花人物棒槌瓶,高45厘米。洗口,直颈,折肩,直腹,圈足。颈部绘回纹、云纹一周,腹部绘通景人物古松翠柏,祥云明月。构图丰富,画工流畅,青花发色艳丽,形制周正,胎质细腻厚重,是康熙时期棒槌瓶的标准件。底青花双蓝圈款。
[专家点评]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双鸡纹图梅瓶 [专家点评]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双鸡纹图梅瓶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双鸡纹图梅瓶(另面)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双鸡纹图梅瓶(底足)这件雍正粉彩双鸡纹图梅瓶,高19厘米。小口,丰肩,圈足微撇,粗沙底,形制秀美。腹部绘粉彩奇石、花卉、墨竹、彩蝶、双鸡图,蕴含“官上加官”之美好寓意。绘画精细,色彩丰富,题材新颖。
[专家点评] 清嘉庆 景德镇窑青花钒红云龙纹盖碗 [专家点评]清嘉庆景德镇窑青花钒红云龙纹盖碗清嘉庆景德镇窑青花钒红云龙纹盖碗(款)此件清嘉庆景德镇窑青花钒红云龙纹盖碗,高8厘米。撇口,深腹,圈足。碗盖和器身绘红彩二龙赶珠纹,青花绘云龙,红蓝色彩对比强烈,画工精细。盖和底分别落“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专家点评] 金 介休窑白釉壶 [专家点评]金介休窑白釉壶金介休窑白釉壶(另面)金介休窑白釉壶(底足)这件金代介休窑壶,瓜形器身,短流短把,满施白釉,仅足端无釉,壶把采用印花工艺饰花卉纹。还有定窑、磁州窑、山西各窑场等。山西的霍窑和介休窑的白瓷亦十分出色,特别是薄胎瓷,硬度高,釉面光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足可以与名重一时的定窑白釉器相匹敌。
[专家点评] 北宋 湖田窑青白釉束口钵 [专家点评]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束口钵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束口钵(另面)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束口钵(另面)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束口钵(透光)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束口钵(底足)这件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束口钵,卷口、丰肩、鼓腹,平底内凹,底足满釉,釉层细腻光泽,口沿无釉,为覆烧器。北宋时为青白釉器生产之高峰期,主要的窑口有景德镇地区的湖田窑,湘湖窑,江西的南丰窑等。
[专家点评] 元 南丰窑影青釉刻花盖罐 [专家点评]元南丰窑影青釉刻花盖罐元南丰窑影青釉刻花盖罐(另面)元南丰窑影青釉刻花盖罐(另面)元南丰窑影青釉刻花盖罐(另面)元南丰窑影青釉刻花盖罐(细部)元南丰窑影青釉刻花盖罐(细部)元南丰窑影青釉刻花盖罐(足)元南丰窑影青釉刻花盖罐(盖)这件元代影青釉刻花盖罐,高12.5厘米,口径6.1厘米,底径5.6厘米。通体施青白釉,仅圈足内无釉。
怎么鉴别石湾窑瓷器和钧窑瓷器 怎么鉴别石湾窑瓷器和钧窑瓷器由于石湾窑以仿钧窑着称,其器物与钧窑产品外观较相似,但在实质上有很大不同。从胎质看,钧窑为瓷胎;广窑为陶胎。从施釉技法上看,钧窑器物一次性施釉,釉中带有红斑色及蟹爪纹;广窑器物则先施底釉,后施面釉,底釉多为铁锈色,颜色深厚且有兔毛纹,釉色不及钧釉光润。
[专家点评] 明成化青花松鼠葡萄纹绳耳三足炉 经空白期过渡,至成化朝风格为之一变:造型整体趋向于小巧纤细,青花淡雅飘逸。这种风格上的转变与成化皇帝本人的女性化倾向有相当大的关系。这件明成化青花松鼠葡萄纹绳耳三足炉是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一位会员收藏的。炉面配有两只扭绳式炉耳,使其于平常之中凸现变化。釉面晶莹温润,肥而不腻。青花发色淡雅清丽。请特别注意葡萄藤幼芽的画法,在明代纹饰中只有成化朝的葡萄芽是这样画的。
清代景德镇窑茶碗在结构上的精妙之处 清代景德镇窑茶碗在结构上的精妙之处清代饮茶风尚与明代无异,饮茶主要用盏、壶之类,除此之外,盖碗也是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清代景德镇窑大量生产带托盖碗,品种有青花、五彩、斗彩、粉彩、单色釉等。如这件清代景德镇窑冬青釉带托盖碗(图2),高11.2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5.4厘米。镇江博物馆还收藏有一件清代景德镇窑白地粉彩人物纹带托盖碗(图4),通高9.7厘米,盏口径12厘米,足径4.3厘米。
[专家点评] 汉代黑陶罐 [专家点评]汉代黑陶罐汉黑陶罐(口沿)汉黑陶罐(底足)广口、短颈、溜肩、敛腹、平底、黑胎、无釉。肩上对称饰六个凸状钉,应为简单的辅首。汉代是陶器和瓷器并存的时代。汉代陶器产地大多在中原地区,亦有一些地方性的小窖口生产“另类”的陶器,该罐即是一例。这些瓷片的出土显示出历史上广州就是一个中外文化,贸易交流的热点,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