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专家点评] 清光绪 景德镇窑反瓷帖捏彩绘水洗

[专家点评]清光绪景德镇窑反瓷帖捏彩绘水洗清光绪景德镇窑反瓷帖捏彩绘水洗(另面)清光绪景德镇窑反瓷帖捏彩绘水洗(另面)清光绪景德镇窑反瓷帖捏彩绘水洗(另面)清光绪景德镇窑反瓷帖捏彩绘水洗(里内)清光绪景德镇窑反瓷帖捏彩绘水洗(底足)清光绪景德镇窑反瓷帖捏彩绘水洗(细部)这是一只清代末期的大笔洗,高13.6厘米,口径22.8厘米。葡萄藤上随意点缀五串葡萄,葡萄采用捏贴技法并施以多色彩釉,以喻成熟。

[专家点评] 清乾隆 多色彩釉大瓶

[专家点评]清乾隆多色彩釉大瓶这件清乾隆多色彩釉大瓶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底径33厘米。敞口内敛,束颈,颈以下渐广,圆腹,圈足微外撇,颈部两侧贴金彩夔形双耳。底豆绿地紫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它集中施用了多种彩绘,同时还集中多种制瓷工艺技法,包括高温、低温釉色,釉上釉下彩绘,而且能准确地表现出来。

[专家点评] 金代 耀州窑月白釉刻花洗

[专家点评]金代耀州窑月白釉刻花洗金代耀州窑月白釉刻花洗(细部)金代耀州窑月白釉刻花洗(底部)金代耀州窑月白釉刻花洗(底足)这只洗生产自金代耀州窑,月白色釉,洗的底部刻有莲花纹。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故名耀州窑。金以烧青瓷为主。金、元开始衰落。洗底部刻着一幅以荷叶和莲花为主题的图画。这只洗的刻花手法主要流行于北宋中期,北宋晚期到金代也有生产,但已经不是当时的主流装饰工艺。

[专家点评] 清顺治 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纹笔海

外壁周身绘饰青花山水纹,细细品味,应是深秋景致:山脚乔木高耸,不耐寒者已茂叶脱落,仅剩秃枝条条;耐寒者依旧阔叶浓密,可遮天蔽日。水中近岸处礁石点点,微波澹澹,可以想见其明澈清净,令人陡生凉意。明末清初之际,国势动荡,战乱频起,民不聊生,仁人志士,借笔墨抒怀,绘于器物之上,岂能不见出苍凉意气。所以将其断代为顺治初期制品应很是妥贴的。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五彩云龙纹炉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五彩云龙纹炉这件青花五彩云龙纹炉,高12.7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12厘米。侈口、鼓腹、圈足。腹部饰二龙相戏,二条红绿相间的彩龙在云海间腾跃,中间一火球。其绘画随意豪放,色彩较浓艳,应为康熙初期作品。

[专家点评] 清道光 景德镇窑豆青釉金彩象耳扁瓶

[专家点评]清道光景德镇窑豆青釉金彩象耳扁瓶清道光景德镇窑豆青釉金彩象耳扁瓶(底款)这只清道光豆青釉金彩象耳扁瓶高13.5厘米,腹宽11.5厘米,厚8厘米。该瓶器身均绘以金彩。两象耳亦描金;腹部主题纹饰为描金双螭龙。此器造型上器口与器足厚度基本相同,前朝同类器多为口薄足厚;此外,道光朝常在单色釉上描金。与同朝其他器比较,此器胎质较紧密,...也较工整,为道光朝官款。

[专家点评] 北朝 青瓷莲花尊

[专家点评]北朝青瓷莲花尊这件北朝青瓷莲花尊,高59.5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20.2厘米。长颈直口,外沿饰一对桥形耳,流肩,颈、肩部有六个双系环耳。器盖雕饰莲瓣纹,由于受佛教影响,青瓷上盛行莲花纹装饰。青瓷是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这件北朝莲花尊器型为早期北方青瓷的代表作。

[专家点评] 元代 景德镇窑蓝釉罐

[专家点评]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罐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罐(底)此件元代蓝釉大罐高25.5厘米,最大腹径28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15.5厘米,微收的颈部高2厘米,微外撇的足颈高2厘米。从器形看,此蓝釉大罐有明显的元器特征。丰肩、腹下急收无凸显的大罐在元代是最为典型,磁州窑大罐有这种器型,景德镇窑大罐也有这种器型。大罐胫部近底处向外撇开,也是元代立件器如高足碗、玉壶春瓶、梅瓶及一些青花大罐较为普遍的特征。

[专家点评] 明万历 景德镇窑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专家点评]明万历景德镇窑五彩镂空云凤纹瓶明万历景德镇窑五彩镂空云凤纹瓶(细部)这件万历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高49.5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17.2厘米。口部镂空如意头纹一周。叶间相隔蝴蝶花朵各四组。器颈中部环形凸起,上凸雕双狮。狮鼻、眼、耳都为镂空。器腹镂雕九凤,隙地绘云纹。足外墙有锦地镂雕八孔,孔间绘八宝纹。全器装饰集彩绘、浮雕、镂雕于一体,红艳夺目,绚丽异常。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专家点评] 清嘉庆 景德镇窑青花双索耳尊

[专家点评]清嘉庆景德镇窑青花双索耳尊这件嘉庆青花尊,高29.7厘米,腹径19.8厘米。洗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肩部饰双索耳。这种技法通常称为“淡描青花”。淡描青花绘画技法始于明代,清代康、雍、乾三朝和嘉庆、道光两朝均十分流行。此尊青花发色显著不同于乾隆朝,白釉地夹灰泛青,所绘花卉、花蕊较为细腻,器物造型较乾隆朝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