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白玉龙首带钩 [专家点评]清白玉龙首带钩清雍正白玉三多纹龙首带钩(另面)清雍正白玉三多纹龙首带钩(俯视)清雍正白玉三多纹龙首带钩(底部)清雍正白玉三多纹龙首带钩(细部)玉带钩这种器型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了,湖北曾候乙墓就有玉带钩出土。这只清雍正白玉三多纹龙首带钩所选白玉质地上乘,白腻稳润。)是典型雍正朝风格的文饰,多用在瓷器装饰上,用于做玉带钩的辅助装饰还甚为少见。
[专家点评] 清雍正 粉彩人物纹笔筒 [专家点评]清雍正粉彩人物纹笔筒清雍正粉彩人物纹笔筒(另面)清雍正粉彩人物纹笔筒(底足)清雍正粉彩人物纹笔筒(口沿)清雍正粉彩人物纹笔筒(细部)清雍正粉彩人物纹笔筒(细部)清雍正粉彩人物纹笔筒(细部)清雍正粉彩人物纹笔筒(细部)笔筒这种器型出现较晚,明代中晚期开始流行,但型无定制,多由粗细不等的筒状器型组成。雍正民窑彩笔筒很常见,但大多粗陋,象这只笔筒画工精细,人物刻画生动的还相当少见。
[专家点评] 清雍正粉彩人物纹笔筒 [专家点评]清雍正粉彩人物纹笔筒另面底足口沿细部细部细部细部此笔筒主题纹饰为粉彩“观棋不语图”。表现出观棋不语真君子的风度,寓教于画,颇有情趣。此笔筒口沿圆润,平底露胎见细密弦纹,...规整。总体看去,口沿略小,底部略宽,白色底釉细腻肥润,釉上施彩以绿为主,浓淡有别,其他色彩各宜,其位看上去极为谐和调,是清雍正时期民窑佳作。
[专家点评] 清雍正仿哥釉盘口双螭龙耳瓶 [专家点评]清雍正仿哥釉盘口双螭龙耳瓶底足螭龙耳清代早期的三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都十分喜爱宋代的官窑瓷器,特别是单色釉器,因此这三代都有不少仿宋官窑器传世。这件盘口双螭龙耳瓶就是一件雍正时期民窑烧造的仿宋代哥窑器。雍正、乾隆朝这类瓷器的分别是:雍正朝器器身修长,瓶腹微敛,釉面肥厚,大开片,开片自然。两朝器同为沙底,但雍正朝器沙底细,全底上护胎釉;乾隆朝器沙底较粗,通常在圈足部分上护胎釉。
[专家点评] 清雍正青花桃蝠纹橄榄瓶 [专家点评]清雍正青花桃蝠纹橄榄瓶雍正时期为时虽然短暂,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这件青花桃蝠纹橄榄瓶,高39.9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12.3厘米,该瓶呈橄榄形状,足内有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整个造型端庄秀美,线条简洁流畅,比例协调,轻重适度,具有雍容典雅的时代风貌。纹饰描绘精细,构图别致,画意吉祥,暗喻“五幅捧寿”,是雍正青花瓷器的代表作品。
[专家点评] 清 雍正仿明式青花花鸟双耳扁壶 [专家点评]清雍正仿明式青花花鸟双耳扁壶这件清雍正仿明式青花花鸟双耳扁壶高26.1厘米,造型优美,釉水晶莹肥腻,触之如脂玉。画笔构图均依明代原器而成,宛如一幅精致的宋人扇面,形成一种古雅静穆之美,已尽得永宣之神韵矣,可谓是雍正窑青花的代表作之一,反映出画艺与瓷艺高度结合的成果。整件作品在每个方面均精益求精,刻意摹仿,甚至不书年款以乱真。
[专家点评] 清雍正粉青釉弦纹长颈瓶 [专家点评]清雍正粉青釉弦纹长颈瓶这件大清雍正年制,双圈六字楷书款粉青釉弦纹长颈瓶高31.4厘米。从造瓷的工艺水平和创意的角度来看,雍正窑单色釉器所取得的成就是最高的。因为单色釉器需要极高的瓷胎品质和修胎手法,以及对釉色烧炼的准确控制和掌握,缺一不可。粉青釉呈色淡雅宜人,有著宁静微妙的美感,确是窑艺到了炉火纯青时候的作品。
[专家点评] 清雍正 景德镇粉彩西厢记故事图笔筒 从这件瓷器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很典型的转变特征:人物的画法顶天立地,还是康熙的特点;底足过釉的部分收窄,粉彩结合五彩,蓝彩已经不用青花了,又已经具备了雍正的特点。特别是底部有墨书的“雍正十三年”,说明这件器物已经是雍正晚期的。因此无论是对专家还是收藏爱好者来说这件笔筒都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专家点评] 清雍正 铜胎画珐琅双桃式水丞 [专家点评]清雍正铜胎画珐琅双桃式水丞这件画珐琅双桃式水丞为铜胎,高7.5厘米,最大口径6.2厘米。水丞为双桃形,由一大一小两个桃形组成,大桃有圆形口,其内可盛水,作文房用具。大桃的底部写有黑色珐琅“雍正年制”楷书款。以桃的形状作水丞,构思巧妙,新奇,无论其造型、色彩,均以自然界中的桃实为参照物,形象极为生动。这件作品反映出雍正时期精湛的工艺水平。
[专家点评] 清雍正 描金漆桂花翠鸟纹圭式盘 [专家点评]清雍正描金漆桂花翠鸟纹圭式盘这件桂花翠鸟纹圭式盘,其造型近似古代玉圭,平底,浅壁。外底黑光漆,中心阴刻填金单竖行“雍正年制”楷书款。此盘制做亦见档案“雍正三年正月八日,总管太监张起麟交圭式红漆盘一件,怡亲王谕:照样放长十分做十件”。“于十二月二十四日做得圭式红漆盘十件”。如今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五件造型相同的盘,它们均饰花鸟图案,内容不同,但风格完全一致,桂花翠花纹的是保存最完好的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