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南宋青瓷刻划花碗 [专家点评]南宋青瓷刻划花碗南宋安溪窑青瓷刻划花碗(底足)南宋青瓷刻划花纹南宋时闽南一带窑场大量生产珠光青瓷,以供应庞大的海外市场。除福建同安窑外,还有连江窑、泉州窑、南安窑、安溪窑等。其共同的特点是:青灰胎,胎质较为粗松,施青釉,釉面薄而泛黄,玻璃质强。装饰主要以各种篦划花纹为主。
[专家点评] 北宋耀州窑青瓷划花斗笠盏 [专家点评]北宋耀州窑青瓷划花斗笠盏北宋耀州窑系青瓷刻花斗笠盏(俯视)北宋耀州窑系青瓷刻花斗笠盏(底足)北宋耀州窑系青瓷刻花斗笠盏(瓷胎)北宋耀州窑系青瓷刻花斗笠盏北宋耀州窑系青瓷刻花斗笠盏这种器型较为特别,碗型十分优美,器壁很薄而且不弯曲变型,说明拉胚技术纯熟。请注意底足的处理手法,只有耀州窑的底足是这样处理的。
[专家点评] 唐越窑青瓷刻莲纹钵 [专家点评]唐越窑青瓷刻莲纹钵俯视底足此缽高约11.2厘米,口沿直径12.3厘米。腹部最大直径约14.5厘米,圈足直径7.3厘米。釉色青中微微泛黄,玻璃质感较强,胎呈灰色,较为粗糙。整个缽形犹如一个...的球体,上部三分之一削去为缽口,故口沿内缩,紧靠口沿外侧有两条相隔2厘米宽的刻划旋纹,腹部刻划一周尖角莲瓣纹。内壁仅底心部位无釉,外壁施釉到近底足处。圈足较宽,外撇,足心突起,此缽造型圆满端庄。
[专家点评] 五代耀州窑系六出花口大碗 [专家点评]五代耀州窑系六出花口大碗底足前一阶段社会上广为流传,说五代时陕西铜川黄堡窑烧制的青瓷就是中国历史上失传已久的“柴窑”,也有不少专家专门撰写文章就此进行论证。目前大家能够见到的五代耀州窑青瓷大多属于这一种较为粗糙的日用具。耀州窑是一个庞大的窑系,北宋时陕西、山西、河南都有烧制耀州窑式青瓷的窑口,其中最为相似的应属河南新安城关窑和严和店窑。
[专家点评] 元龙泉窑内刻杂宝纹青瓷碗 [专家点评]元龙泉窑内刻杂宝纹青瓷碗底足修胎细部细部方胜海螺乩螺纹双鱼鱼该碗口沿微微外撇,直径19.5cm,高7.8cm,圈足直径约6.7cm,高0.9cm。口沿内外一周显见积釉痕。该碗内外壁纹饰满而密,但密满中又见刻划简练疏朗。为突显刻花纹,施釉薄而均匀,极见装饰技巧。圈足内刮釉一周,残留托烧痕。
[专家点评] 北宋龙泉窑青瓷刻花碗 [专家点评]北宋龙泉窑青瓷刻花碗北宋龙泉窑青瓷刻花碗(底足)北宋龙泉窑青瓷刻花碗(侧面)北宋时龙泉窑刚刚开始兴起,这时龙泉窑许多产品明显带有越窑的特点,包括釉色,刻划花装饰文饰,底足的修胎等等。碗内壁装饰刻划海浪花纹,半刀泥(斜刀)技法纯熟,线条奔放有力,自由潇洒,颇有北宋曲阳定窑的技艺风格。综合上述特征,此碗应为北宋龙泉窑烧制的青釉碗,充分体现了北宋龙泉窑烧制民间器皿的工艺技术水平。
[专家点评] 北宋临汝窑青瓷莲瓣纹碗 [专家点评]北宋临汝窑青瓷莲瓣纹碗底足该件临汝窑青釉刻花莲瓣纹碗1995年10月出土于扬州地区宝应县城区某建筑工地宋墓群。临汝窑青瓷与耀州窑青瓷颇为相似,但细微处仍见区别:临汝青釉青中多见绿色,耀州青釉青中多见黄色;临汝胎色深而厚,耀州胎色浅而薄。临汝圈足足脊平切,耀州圈足足脊多有不平。这些都是我们在鉴定欣赏两窑青瓷时应注意体会的。
[专家点评] 五代黄堡窑青瓷刻花凤首壶 [专家点评]五代黄堡窑青瓷刻花凤首壶这是一件五代时期黄堡窑址出土的减地刻花凤首青瓷壶。黄堡窑是耀州窑的前身,宋代黄堡窑属耀州治,故宋以后称耀州窑。耀州窑精美的青釉刻花瓷器举世闻名。刻好后再在细部划出类似叶筋、花蕊等线条,让纹样更细腻生动。该件青釉凤首壶细颈敞口,流为一只引颈而鸣的凤首。腹部...,主体部分减地刻划肥硕的缠枝牡丹纹。圈足外撇,柄与流相对,由腹的中部连接颈的中部。
[专家点评] 南宋晚期 龙泉窑青瓷贯耳瓶 [专家点评]南宋晚期龙泉窑青瓷贯耳瓶南宋晚期龙泉窑青釉贯耳瓶(另面)南宋晚期龙泉窑青釉贯耳瓶(底足)南宋晚期龙泉窑青釉贯耳瓶(俯视)南宋晚期龙泉窑青釉贯耳瓶(口沿)这是一件宋末元初时期的龙泉青釉长颈贯耳瓶,高17厘米,口径2.1厘米,腹径9.8厘米,足径5.6厘米,其腹部矮短,圆如苹果形,于正中向上伸出细细的长颈,颈顶端贴有对称的管状双耳。现为中华博物网会员收藏。
[专家点评] 晋 青瓷蛙形水盂 [专家点评]晋青瓷蛙形水盂晋“青瓷蛙形水盂”高5、口径4.6、底4.9厘米。青釉,胎体较厚,扁腹,饼形底足,在水盂腹上部塑蛙形头尾和四肢,利用水盂为蛙体,设计十分巧妙,蛙头栩栩如生,四肢动感十足。此水盂并附有一只勺,...比较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