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

[专家点评] 北朝 青瓷莲花尊

[专家点评]北朝青瓷莲花尊这件北朝青瓷莲花尊,高59.5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20.2厘米。长颈直口,外沿饰一对桥形耳,流肩,颈、肩部有六个双系环耳。器盖雕饰莲瓣纹,由于受佛教影响,青瓷上盛行莲花纹装饰。青瓷是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这件北朝莲花尊器型为早期北方青瓷的代表作。

[专家点评] 12世纪 高丽青瓷透雕花球形香熏

[专家点评]12世纪高丽青瓷透雕花球形香熏十二世纪高丽青瓷香熏高15.3厘米,底径11.2厘米。镂空圆球其实是盖钮,正好扣在花叶中。中层花叶拥簇,球形体又似乎是花苞。下层花形底盘由三个小兔作支撑,小兔的眼睛用褐彩点缀,两耳竖起,两后腿坐姿,两前腿极其卖力的支撑着上面的重量。小兔造型是这件香熏的点睛之作,精彩到位。香熏集中体现着时代审美情趣,故各具风格各显风采。

[专家点评] 西晋 越窑系青釉灯

[专家点评]西晋越窑系青釉灯西晋越窑系青釉灯(另面)西晋越窑系青釉灯(另面)西晋越窑系青釉灯(细部)西晋越窑系青釉灯(细部)西晋越窑系青釉灯(俯视)西晋越窑系青釉灯(底足)西晋越窑系青釉灯(细部)这件西晋越窑系青釉灯,高8.6厘米,盘口径9.4厘米,底径4.4厘米。西晋时,大部分窑场生产的瓷器已经是成熟青瓷了,但是仍然带有原始青瓷的痕迹,如釉层稀薄,颜色不均匀有色差等。这件青釉灯就是这样的情况。

[专家点评] 南北朝 青釉六系盘口壶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段,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陶瓷工匠们通过不断地改变釉子的配方,使得早期并未完全成熟的“成熟青瓷”真正定型并就此延续到了今天。直到南北朝晚期至隋,窑工们已经找到了平衡点,彻底克服了釉面开片剥落的问题,中国的陶瓷最终得以定型并由此开始延绵千年。这件盘口壶是很典型的南北朝青瓷,造型大器,敦实厚重,釉层虽有开片却无剥落,保存十分完好,因而也是十分难得的了。

[专家点评] 北宋 湖田窑影青瓷酒台子连花口酒杯

[专家点评]北宋湖田窑影青瓷酒台子连花口酒杯北宋湖田窑影青瓷酒台子连花口酒杯(酒台子)北宋湖田窑影青瓷酒台子连花口酒杯(底足)北宋时时兴斗茶,故当时各窑口都有大量的茶具生产,特别是景德镇窑和福建建窑的茶盏较为多见.一般人常将此类的器型归入茶盏一类,但这却是一种误解.此类器型其实是当时的酒具,俗称酒台子.酒台子与茶盏连托的区别在于:酒台子的底座较高,杯托部分凸起于底座之上,饮酒时只取杯而不托底座.茶

[专家点评] 北朝 青瓷浮雕莲花纹六系盖尊

[专家点评]北朝青瓷浮雕莲花纹六系盖尊北朝青瓷浮雕莲花纹六系盖尊,一九五六年湖北省武昌钵盂山三九二号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高43.7厘米口径12厘米腹径27.3厘米侈口,长颈,圆鼓腹,高底座。颈部为两组堆塑的鬈发猪嘴双兽面,肩有贤向六系。圈足饰一周覆莲,办上刻刮菩提叶。它集中运用印贴、刻划和堆塑等艺术手法,融粗凸细凹于一体,气韵华贵典雅。

[专家点评] 三国 青瓷谷仓罐

[专家点评]三国青瓷谷仓罐另面三国青瓷谷仓罐,江苏省镇江博物馆藏,一九七二年十月江苏省金坛县唐王公社出土。高47.5厘米,腹径28厘米,底径15.7厘米。罐为盘口鼓腹,上设楼台百戏、飞禽走兽及五联罐,组成一大罐整体造型。罐身塑飞鸟六十八只、飞鼠十二只、猴子十三只、狮子四只、辟邪十只、蜥蜴十一条、龟四只、鹿两只、犬一条楼台三层、阙两个、佛像七尊。并塑有胡人形象的杂技俑十人。器物造型优美,各种堆塑神态极为生动。

唐代陶瓷器的生产和对外输出

由此可见,唐代陶瓷手工业生产,在全国是达到相当普及的程度,尽管当时陶器和瓷器的生产是分成两个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可以这样说,到了唐代,中国陶瓷器的生产,已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唐代陶瓷器的对外输出唐代以来,我国与海外诸国的海上交通日益频繁。

宋元时期外销东南亚陶瓷初探 上

宋元时期外销东南亚陶瓷初探上瓷器,是宋元明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从文献记载结合国内外发现的实物资料,来探讨我国宋元明期特别是福建地区外销东南亚陶瓷,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若干特色及其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早在北宋时期,陶瓷外运,数额已颇不少。所以,明代陶瓷外销东南亚,随着海外贸易的发现,更远远超出于宋元之上。

论越窑 上

论越窑上越窑,是中国唐代五大名窑之冠。当时越州地方出现的瓷窑,史诗上就称为“越窑”又名“越州窑”。如台州地区的黄岩沙埠窑制品,不论从器物品种、造型、纹样、胎质和釉色以及窑炉结构、装烧工具,与越窑相似,有的如同一辙,属于越窑系制品。说明该地作坊虽仿烧越窑制品,但是其发展过程与上林湖仍然不同。越窑在当时凌驾于其他青瓷窑之上,无疑成为其他窑场造型、...工艺、装饰纹样等作为模仿引进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