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

历朝历代瓷器连载,最能代表大明制瓷最高水准的宣德瓷

明宣德皇帝朱瞻基1424年登极,在位十年,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间,全力发展社会经济,提倡艺术创作,为明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不论绘画、书法,还是瓷器、漆器、铜器等,皆有辉煌成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明宣德皇帝朱瞻基像宣德皇帝不仅支持艺术事业发展,他本人更是亲自参与艺术创作中来,而且水平也是非常高的。

威严庄重,大将标配,明清重器将军罐,高清大图一起赏鉴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据专家考证,最早的将军罐始见于明嘉靖朝,其设计是以元代短颈大腹直口罐为蓝本创作而成,后经各个时期的不断发展,最终在清顺治朝大体基本定型。康熙朝的将军罐,在中国古代将军罐中,体态最为完美。雍正及以后的将军罐,其体态身姿均不能与康熙朝相比。

这个可恨的蟊贼,因他胆大妄为,岱庙里藏的三件宝贝我们看不到了

凡是去过泰山游玩的读者们都知道,在泰山之上有一座岱庙,而岱庙中陈列着三件宝贝,号称「”泰山三宝”。可是您也许不知道,其实我们看到的「”泰山三宝”无一例外都是赝品,之所以会造成这个局面,还与一桩著名的...案有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1941年春节前夕的一天深

荷兰人仿制中国青花瓷,竟造就了一代国宝,荷兰:仿制发自真心

青花瓷是中国的传统的瓷器之一,以优雅清淡的风格著称于世。它最早是在唐朝就已经出现,在元、明、清三代受到人们的追捧。而在千里之外的荷兰代尔夫特,这里也有一种与青花瓷相似的瓷器,还被荷兰人尊为国宝。这是怎么回事呢?代尔夫特蓝瓷器代尔夫特蓝瓷器这件事情要从十六世纪末开始说起,当时中国正处于明末清初的时代变迁中。

青花瓷,是矿物带来的视觉美。

青花瓷之所以可以如此美妙,背后离不开钴料的贡献。进口料主要是来自古代波斯的苏麻离青和回青料。青花料是青花瓷生产的必需原材料,属于釉下高温颜料。青花料的质量和呈色控制技术决定了青花瓷的兴衰和发展。明永乐、宣德二朝是青花瓷黄金时代,郑和七下西洋带回来了优良的苏麻离青青花料,苏料呈色浓艳美丽,加上永宣瓷器雄健豪放的风格,使得永宣青花瓷被历代追崇,成为青花瓷的至尊。

嘉德「天民楼藏瓷」的盛清官窑 | 看文青皇帝如何笃学好古

适逢北京嘉德四季迎春拍卖,我们就从其「天民楼藏瓷」中,寻找揭示帝心的大清宫窑,看看这三位文青天子如何慕古怀旧,追效前朝的艺术余晖。大家对雍正的印象,多是其勤政美誉。清代御窑自康熙起慕名仿烧,仅持续至雍正之时,仅历两朝,数量稀少,甚为珍稀。字体布局严谨,纤秀端庄,为标准雍正御窑款识。斗彩滥觞于宣德,极盛于成化。雍正一朝,斗彩烧造取得了不输成化的成就。

宋元时期外销东南亚陶瓷初探 上

宋元时期外销东南亚陶瓷初探上瓷器,是宋元明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从文献记载结合国内外发现的实物资料,来探讨我国宋元明期特别是福建地区外销东南亚陶瓷,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若干特色及其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早在北宋时期,陶瓷外运,数额已颇不少。所以,明代陶瓷外销东南亚,随着海外贸易的发现,更远远超出于宋元之上。

晚明至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研究

晚明至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研究晚明至清乾隆是景德镇窑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景德镇外销瓷生产的黄金时代。入明以后,正统至正德时窑址又有所增多,正德时的窑址除镇窑和湖田外,尚有镇窑附近的里村、河西公园以南、农机厂以及瑶里的外瑶等处。乍看之下会以为景德镇制瓷业似乎在衰退。但是如此广阔的海外市场也不能给病入膏肓,面临原料危机的景德镇制瓷业带来多少活力。

论杂彩和素三彩

论杂彩和素三彩近些年,福建地区的陶瓷考古取得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漳州境内一批古窑址的发现,使长期以来中国古外销瓷研究领域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得以应刃而解。另外,以往人们仅知景德镇烧造素三彩瓷器,田坑素三彩瓷窑址的发现,则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认识。笔者认为,明代素三彩瓷器是在杂彩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田坑素三彩瓷器既受到景德镇同类产品工艺的影响,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