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

描写秋月的诗句

描写秋月的诗句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静夜思》1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辛弃疾《西江月》20、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宋苏轼《中秋月》41、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宋辛弃疾《西江月》58、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王维《山居秋瞑》60、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唐刘方平《秋夜泛舟》71、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疑是地上霜的霜是什么意思?并非指的是结霜

《静夜思》是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唐诗,不过这句诗中有讲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里的霜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因为房间地上一般是不会结霜的,所以李白这句话到底是为了表达一种情感才这样说,还是有别的意思?也因此,很多人认为,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并不是指屋里的睡觉的床,而是别的东西。在室外,李白怀疑是地上的霜,也就很正常了。那么,这里的“床”,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月是故乡明,家乡才是温暖的。

《静夜思》有N多个版本,我们小时候学得其实并不是原版

据说明朝的时候对唐诗进行了很多修改,别的我不太了解,但是我知道李白的《静夜思》现在流传最广的版本就是明朝时期修改的,而且修改后的版本读起来朗朗上口,押韵也很改。《静夜思》是李白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对于“床”的解释历来有很多争议,有认为是井台。也有认为是井栏。>据说《静夜思》至少有50种不同版本,不过丸子认为读起来最上口的就是明朝版本,你认为呢?

围绕《静夜思》中的“床”的争论

围绕《静夜思》中的“床”的争论一段时间以来,围绕李白《静夜思》中的“床”是睡床还是胡床(即马扎),争论很多。她认为,新解李白《静夜思》所谓“床前明月光”之“床”是胡床,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广州的八旬老翁陈云庵先生在给本报的来稿中认为,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床”,不是睡床,也不是马札,应该解作“井栏”。李白原稿的《静夜思》应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