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施舍的福德 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不开心,因为他一直没有孩子。>>果然,拘留老人的妻子自从那一天起便怀孕了,后来生下一个儿子,拘留将他取名为须菩提。>>佛陀的弟子阿难,对须菩提得道快速惊讶不已,恭敬地问佛陀:>>“世尊,请问须菩提前世有什么功德呢?今生可以如此快速成就阿罗汉道?”>>这时,阿难叹口气说:“一次施舍的施舍就能有如此的福德,更何况多次施舍呢!”
功德与福德 达摩从印度刚来中国时,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何功德?”梁武帝很不高兴,其实梁武帝没有搞清楚福德与功德的区别,福德是有为的事功,能得到有漏的世间果报,如布施财物,功德就是你得到所修的这些功,是无相的清静行,菩萨不住相布施是功德。
嗔恚之报 (一)须菩提少年时代与众不同,性情多变,集聪明智慧、乐善好施、嗔恨炽盛于一身。山神劝他不要再折磨自己,建议他皈依佛,让佛除掉他的嗔毒。佛陀为他开示嗔恚的过患,并教他忍辱。这天,须菩提成为比丘中的一员,并很快成就了圣果。国王生起嗔恨心,随即命终了。因为这一念的嗔恨,阿耆达王堕为蟒身。
星云法师《十大弟子传》:须菩提-解空第一 不容怀疑的,佛陀所有的教法中,皆是以大乘法为中心,在大乘法中又以般若为中心。在佛陀座下,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的弟子中,真正能懂得空的道理,真正能体证到空的妙义的,就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解空第一的尊者,初生的征兆,真是稀奇万分,古今难得的事。夜晚凉风习习,一轮上弦的月亮弯弯的高挂在空中,星星在闪烁,好像窃笑著好奇的须菩提。须菩提挤在大众中,偷偷的向佛陀合掌,表示敬意。
嗔心会造恶业招致苦果 佛教认为嗔心会造恶业,招致苦果。对佛教修行而言嗔心的危害是这样,对社会和我们的人生而言,嗔心的危害亦是很严重。仅仅是为了一条鱼而起了嗔心,双方大动肝火,结果却是鱼贩子赔了六千多元的医疗费,而苏阿姨的女婿则伤了眼睛,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二者都是既伤己又害人。所以,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一定要时时警醒自己的心,清楚地意识到嗔心的过患,谨防由于一念恶而导致令我们后悔莫及的果报。
一次施舍的福德(图文) 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不开心,因为他一直没有孩子。他日夜虔诚地祈祷,希望能求到一个儿子,最后终于感动了天神。日子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须菩提已经长大成人了,他不但相貌堂堂,而且头脑聪明、心地善良。他看到天下无数百姓都过着穷苦的日子,于是对自己家中过于富足的生活感到羞愧。须菩提心中便立下誓言要请佛陀指明众生解脱之道。
阿难说:施舍的福德(图文) 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不开心,因为他一面没有孩子。天神现身对拘留说:‘拘留!过两天有个天王寿命会终止,他将降生到你家去,你就安心等著吧!’果然,拘留老人的妻子自从那一天起便怀孕了,后来生下一个儿子,拘留将他取名为须菩提。须菩提心中便立下的誓言要请佛陀指明众生解脱之道。
如来真实相 一.如白莲,生于污泥而不染.在佛陀住世时,也有一位婆罗门看见佛陀的千辐轮相,对佛陀的身份生起怀疑。《杂阿含经》记载:有一天,佛陀行走到憍萨罗国的沙林聚落,便于树下...。当时,有一个婆罗门看到地下佛陀的足迹,印现着千辐轮相,感到十分惊讶。于是循着足迹前往,在足迹的尽头,看见有个人于树下...。婆罗门看见佛陀六根清净和悦,相如金山光明巍巍地耸立着。
有人要特意约我去见净空法师 如果这是在过去没有网络媒体的时代,我因听不到法师的说法必然前往。见不见法师是小事!佛典里也有个公案:佛曾到忉利天为摩耶夫人说法。当时须菩提在灵鹫山的石窟中缝衣,听到佛回来的消息,即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在迎接的人群中,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莲花色,第一个看到佛。她一边顶礼一边说:弟子莲花色第一个迎接佛陀,请接受顶礼。如果带着须菩提的心态和耶稣的教导去见法师,才是真正见到了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