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刘庄皇后马明德平易近人 汉明帝的皇后马明德是一位平易近人,生活俭朴的人。明德皇后马氏,她是汉明帝刘庄唯一的皇后,伏波将军马援的三女儿。光武帝刘秀崩逝,太子刘庄即位,为汉明帝,20岁的马氏被封为贵人,在后宫地位仅次于皇后。马皇后虽然无子,但与明帝始终夫妻恩爱,皇后之位坐得稳稳当当的。永平十八年,明帝驾崩,太子刘炟即位,是为汉章帝,养母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而生母贾贵人毫未尊封。
与世无争的贤德皇后 马援不仅是一代名将,更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也是当之无愧的智者。当马援最后一次出征五溪时,因感染瘴气死于军中,光武帝派梁松代领军队,梁松借机百方陷害马援,光武帝听信谗言,非常生气,夺去马援的侯爵和官印,应该给的待遇也全部取消。光武帝或许还念着马援的旧情,便选了马援的小女儿入太子宫,就是后来的明德皇后。
马援的故事: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马媛的一生 在中国历史上,提起东汉名将马援,想必许多人都有所了解。因而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为姓。马援的曾祖父马通,因功被封为重合侯,后因为其兄马何罗谋反受到株连,结果官免身死,家族一度中落。马援的祖父马宾,“宣帝时以郎持节,号使君”。父亲马仲官至玄武司马,也未能继续担任显贵的官职。马援有三个哥哥:马况、马余、马员,都很有才能。马援释放罪犯的行为本身似乎有些欠妥,但就当时历史环境看,可以证明马援宅。
伏波将军马援的历史故事简介 后来参观当地的博物馆,除了感动人的合浦珠还的故事外,还知道了一个历史教科书上的伏波将军马援,曾经在这里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有识见的马援,决定追随他。所以,马援心里想,像这类沐猴而冠的家伙,决非成事之辈。隗嚣虽然接受了马援的建议,遣子入质,但不久又反复变卦,致使作为使者来到刘秀身边的马援,处境尴尬。马援这个建议,正中下怀,还真的马上拍板同意,这就是两个达者的聪明对阵了。
3.马后其人:深明大义,母仪天下 皇帝面临难题,马皇后会为其出谋划策,但从不借机为自己的家族捞好处,她深明大义,从不干预朝政,每每让家族度过了难关。马援病死之后,他生前曾得罪过的人纷纷向皇帝告状。马氏入太子宫,成为太子妃后得到了皇后阴丽华的格外照顾。马皇后非常感谢丈夫对自己不育的体谅,悉心抚养这个孩子,她事事亲力亲为,无微不至,在这个孩子身上所付出的母爱,甚至超过了宫中其他妃嫔养育亲生孩子的付出。
看历史上那些经典成语主人翁的最终结局 就像是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样,这些远不是故事的结局,这些人也远不只一种模样。 【毛遂自荐】 战国时秦兵攻打赵国,赵都邯郸被围,情况十分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请求援救。平原君选同行之人时,平时没有任何表现的毛遂主动自荐随同前去。 到了楚国后,平...
马革裹尸的故事 马援(前公元14.公元49),字文渊。其先祖赵奢为赵将,号马服君,子孙遂以马为姓。马援“少有大志,诸兄奇之”。王莽末年,马援曾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避难于凉州。受隗嚣器重,任绥德将军,参与决策定计。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马援为陇西太守。夏,先零羌攻临洮,马援发步...
妄自尊大成语故事_成语“妄自尊大”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妄自尊大wàngzìzūndà 【释义】形容人狂妄地夸大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轻视别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主人公】马援 【近义词】夜郎自大、目空一切 【反义词】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成语...
希望“马革裹尸”的人 东汉时期,有个叫马援的军人,人称伏波将军。马援口气十分坚决,“我认为,男儿应该死在边野战场上,用战马的皮裹着尸体回来安葬。怎么能贪图享乐,整天和妻子儿女难舍难分呢?”>“好!献身疆场,马革裹尸还,这才是大丈夫的归宿啊!”>马援60多岁的时候,还领兵出征。就在这次战斗中,他在前线得了重病,死在军中,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愿望。后来的人们赞赏马援,也常用“马革裹尸”来表达男儿为国尽忠的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