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传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二、救苦 愈疾病

宏源于是皈依观音菩萨,并为《感应篇》作注解,并刻板印刷,送人传播。她便供奉观音菩萨圣像,斋戒礼拜,专念不断。于是,他站在观音菩萨像前,发愿入定四十九天。于是教她念观音菩萨梦中传授的“十句经”,并粘贴经文在床边。母亲祷求观音菩萨,愿让儿子将来出家为僧。祷求观音菩萨,夜梦白衣人给他红药丸,要他吞下。妻子患病,百药无效。他便礼念观音菩萨圣号,早晚无间断。

宋道发:观世音菩萨感应初探

其中《高王观世音经》又称为《小观音经》。清代以后,观世音菩萨更以送子菩萨之形象出现,致信仰之范围愈形扩展。在娑婆世界中,据《华严经》中说,印度南部靠大海边的普陀落迦山,是观音菩萨在此世界最初示现的道场。

早期法华信仰与普贤感应(徐文明)

早期法华信仰与普贤感应徐文明普贤菩萨是佛教信仰世界中地位很高的一位大菩萨,以行愿而着称。普贤崇拜与《法华经》信仰具有密切的关系,这一现象值得探讨。若《法华经》,行阎浮提,有受持者,应作此念:皆是普贤威神之力。

英藏斯2073卷子敦煌话本故事探源

英藏斯2073卷子敦煌话本故事探源周维平[兰州]敦煌学辑刊,1996年第2期32-37页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编号为斯2073号的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①],为北宋初年的抄本,是现存的一篇比较完整的话本小说。按汤说,《话》中故事则早在中唐以前便已广泛流传。据王庆菽先生《敦煌文学论文集?庐山远公话》:“本文乃合二慧远传、二道安传而为一,中间加以神话、虚构铺张演绎而成。”

“壶中人”故事的演化─从幻术说起

“壶中人”故事的演化─从幻术说起台湾省大学外文系教授张静二佛学与文学─佛教文学与艺术学研讨会论文集佛学会议论文汇编2页329-376?下文将先略述幻术源流,再依「壶中人」故事的两个主轴分成两部分来探讨其演化。页330「壶中人」故事的演化─从幻术说起佛教文学与艺术学研讨会论文集据典籍的载述,幻术在东土的出现甚早。

观世音菩萨灵感录 第三篇 兴福慧

观世音菩萨灵感录李圆净居士原著演培法师白话讲述第三篇兴福慧★唐朝有个和尚法名叫做法通,小时候就好参拜佛道,他拜事的师父是国踪禅师,国踪又是智藏老法师之高足弟子。所以朝夕礼佛拜忏,虔诚祈祷观世音菩萨,求其于冥冥中加以感应,一夜忽然梦见一位神人拿著宝剑,另手持一人头为之交换,豁然中即便醒觉,从此以后,对于华语无不通晓。

观世音菩萨灵感录 第二篇 救厄难

观世音菩萨灵感录李圆净居士原著演培法师白话讲述第二篇救厄难★晋朝时西域地方有一个商人,乘海船迷失了航行的路线,和他的同伴们同声称念观世音圣号,见到有一个和尚拿著锡杖在空中引导,不过一个时辰,就达到了本国。渔翁家里推询缘由,互相怪异惊叹,知道是菩萨显示灵验于世间的,

观世音菩萨灵感录 第一篇 拔病苦

★齐国建安王生疮,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至诚不停的念,有一天晚上梦见大士亲手为他敷药,到了第二天一早疮就痊愈了。于是乎他就绝食(不吃饭),忏悔自己的罪过,经过了七天七夜,一心一意皈依观世音菩萨,虔敬的,诚恳的不懈怠一下,刻苦的祈祷菩萨现时报应!他的亲戚们都劝他做功德,于是铸造观世音像两尊,供养菩萨忏悔自己的罪过,并且令他全家里人都吃素,他的病也就好了。

太平广记中的佛教记载

太平广记中的佛教记载太平广记由宋代李昉等编著正文随附白话版卷第八十七异僧一释摩腾竺法兰康僧会支遁释摩腾释摩腾。逮汉永平中,明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即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腾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雒邑。后少时,卒于洛阳。即以启王,王即停坏诸寺。释摩腾本是中天竺人,仪表漂亮,通晓大乘与小乘的经义,经常到各地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