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传

神僧佛图澄的故事

《高僧传》卷九《佛图澄传》中记述:佛图澄是西域人,本姓帛氏。因此,佛图澄在洛阳建寺弘法的大志没有实现。石勒登位后,对佛图澄十分崇敬。石勒死后,石虎废除其子石弘,自称天王,对佛图澄更加敬奉。>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东侧中部,以全景式连环画描绘了佛图澄的故事。>闻铃断事>《高僧传》中有关佛图澄闻铃断事的神异事迹有几次。石勒心意不定,因而前去拜访佛图澄,以决行动。佛图澄相告之时,正是刘曜被擒之时。

平息风浪

平息风浪唐朝有位不空三藏法师,他本来是天竺国的婆罗门人,搭船往舶...,遇到了大风浪,一群商人无不惶恐畏怕,各各都作本国法永祷毫无效验,大众皆膜拜哀求,乞彼加以救护。后来又遇到一只大鲸浮出水面,口喷水浪,若排山倒海,更甚于前次患难,大众都只好听天由命,空又如前做法,会慧辩虔诵婆羯龙王经,所有患难都已平息。

演培法师讲:观世音菩萨灵感录(一)

>★齐国建安王生疮,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至诚不停的念,有一天晚上梦见大士亲手为他敷药,到了第二天一早疮就痊愈了。于是乎他就绝食(不吃饭),忏悔自己的罪过,经过了七天七夜,一心一意皈依观世音菩萨,虔敬的,诚恳的不懈怠一下,刻苦的祈祷菩萨现时报应!他的亲戚们都劝他做功德,于是铸造观世音像两尊,供养菩萨忏悔自己的罪过,并且令他全家里人都吃素,他的病也就好了。

《净土圣贤录易解》(慧律法师白话文整理)

其中总共有五百多人,命名为《净土圣贤录》,这就是初编。到了清代道光末年,莲归居士胡珽,收集乾隆时代之后往生者的事迹,共得到一百数十人之多,命名为《净土圣贤录续编》。净土圣贤录原序清彭际清至深广大的净土教法,是诸圣贤们用来亲身实践的大道。

高僧故事:百岁高僧神通广大常劝暴君少造 ... 业

在这些来华高僧中,有一位大和尚,能够预知吉凶,看见千里之外之事,曾被两代君王奉为国师,大和尚的称呼由他而始;由于神通广大,他本人佛学造诣虽精湛无比,反而不为后人所知。这时佛图澄因石勒大将郭黑略的关系会见了石勒,澄劝他少行...戮,当时将被...戮的十有八九经澄的劝解而获免。石勒卒,石虎废其子石弘而自立称天王,对澄更加敬奉。又《水经注》称僧朗少事佛图澄,硕学渊通,尤明气纬。

海东高僧传:高丽,觉训

海东高僧传-高丽-觉训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0册No.2065海东高僧传No.2065海东高僧传卷第一京北五冠山灵通寺住持教学赐紫沙门(臣)觉训奉宣撰流通一之一论曰夫佛陀之为教也。四十九年度脱群品。以穆王壬申二月十五日入灭于琼林。广大悉备乎西域。将有待而东驱矣。育王宝塔由是隐亡。则高句丽解味留王时。赤心面内勇决国人之疑。乃与唐法琳辨正论所据若合符节。天下咸称白足和尚。梁僧传以此为高句丽开法之始。而秦符坚送经像后二十五年也。

早期法华信仰与普贤感应

早期法华信仰与普贤感应徐文明普贤菩萨是佛教信仰世界中地位很高的一位大菩萨,以行愿而着称。普贤崇拜与《法华经》信仰具有密切的关系,这一现象值得探讨。若《法华经》,行阎浮提,有受持者,应作此念:皆是普贤威神之力。

南北朝时期佛教对法律思想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佛教对法律思想的影响  作为主流思想之一的佛教,对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佛教冲击了儒家的忠孝、丧葬和等级观念,促进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为传统法律注入了平等因素。此外,佛教对犯罪起到了教化和惩戒作用,增强了法律对人的生命的重视,并影响了立法者...

观音感应初探

其中《高王观世音经》又称为《小观音经》。它们多被视为观音道场。此后亦有《观世音应验记》、《观世音感通传》、《观音新验录》、《长谷寺缘起》、《观音妙应集》、《准提观音念诵灵验记图会》、《准提菩萨念诵灵验记》、《洛阳观音灵验真钞》等。

顿悟渐修与鱼兔筌蹄

渐修论在中土佛教修行观中居次要地位。最后,作者指出这种修行...与中国古代不生逻辑分析习惯于直观体会的思惟...有关,即所谓[得鱼忘筌]、[得兔忘蹄]。顿悟思想始自竺道生,这种说法只是在特定意义上才是对的。故在竺道生看来,支、安等师之顿悟义,仍属渐悟非顿悟。]意谓既行无生,则超乎言象,此犹鱼兔既得,筌蹄可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