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四、弘法 开智慧 《高僧传二集》●唐贞观年间,元康法师,诵观音圣号,求开智慧。《传灯录》●宋朝熙宁年间,长老重喜,不识字,每日诵观世音菩萨圣号,不稍停息。他就是得观音菩萨加持智慧力而开悟的。《坚瓠集》●明时,僧人洪上,字梵庵,读《楞严经》有省悟,虔诚礼拜观音菩萨。他顶礼观音菩萨,梦见大士为他摩顶,肢骨渐渐变得强壮。他曾经连续念咒四十昼夜,求开智慧。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四、弘法 证果 《灵感赋》●印度孤山寺的观音大士像,威神特别显着,经常有人感见菩萨现身。观音菩萨化作一位僧人,说:“你缘分在唐土,逢兰即住。”《高僧传三集》●晋时,刘萨诃,世称“利宾菩萨”。他受观音菩萨摩顶后,持咒神通,不可尽述。泰定二年,盐官海岸毁损,居民恐遭水难。灵异非常,人们称他为菩萨。《角虎集》●唐时,僧人玄朗,以观音悲智为津梁,礼拜观音菩萨像,感见五色祥光。唐高宗的妹妹城阳公主,病重,医药无效。
何承天问佛国历术故事的源流及影响 何承天问佛国历术故事的源流及影响郑诚江晓原摘要:何承天是南朝时期的天文历算学家,同时以反佛着称。另一方面,佛国历术故事的出现、流行、隐没及其宣扬的“天竺中心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六朝唐宋佛教中土化过程中的冲突与融合。所谓“佛国历术故事”将回答上述问题。
李圆净居士:观世音菩萨灵感录 观世音菩萨灵感录李圆净居士原着演培法师白话讲述观世音菩萨于往劫中,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慈悲心切,虽则安住常寂光土,而复垂形实报方便同居三土;虽则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六道之身,虽则常侍弥陀,而复普于十方无尽法界,普现色身所谓但有利益,无不兴崇,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五百罗汉系列—第278尊-普胜山尊者 第贰佰柒拾捌尊--普胜山尊者普胜山尊者,即宋朝名僧普胜法尊者。俗姓张,祖籍深州陆泽。据《宋高僧传》卷二十八载,尊者幼年时即不苟言笑,淡薄俗世之情。二十岁时,出家于五台山华严寺,拜超化大师为师。当有人问他为何不在家乡出家而不远千里到五台山时,他回答说:“附神骥可以日千里矣。”尊者深具慧根,诸经注疏过止便识,融会贯通。年六十三岁时,在净土院圆寂,门人与信徒收舍利葬于龙门山宝应西阜,并建塔旌表。
“四分五周因果”与“三圣圆融 “四分五周因果”与“三圣圆融弘安法师内容提要:本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澄观法师用四分五周因果科判《华严经》及其原因与传承;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说明普贤与文殊为上首的原因,进而论述为何只有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称为“华严三圣”及他们之间的圆融关系。本文认为,华严三圣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较漫长、复杂的过程,是佛教已经中国化的证明,是隋唐佛学的一个闪光点,属于华严宗学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