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冉

战神白起那么厉害,为什么秦昭襄王还要将他 ... 死?

白起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有的人称他为战神,有的人称他为人屠。白起获得展露头脚的机会,是来自他的好朋友魏冉。伊阙之战后,白起被升为国尉。没有白起出征,秦军在前方连连惨败,失地严重。这件事情也成为了白起死亡的导火索。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白起却在昭襄王在世之时被赐死,其较之商鞅、张仪等人而言,还是比差了点的。

魏冉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揭秘魏冉对秦国的影响

魏冉对秦国的贡献,大致可以归于三点:1、平定季君之乱,稳定秦国政局秦武王意外扛鼎而死后,引发秦国政坛的地震。在魏冉的铁腕下,昭王的军队彻底打垮了季君的军队。由于秦昭王年龄尚幼,宣太后与魏冉遂专国政,威震秦国。拆散齐、楚同盟后,魏冉翻脸不认人,频频对楚国发动进攻。至此,楚国失去与秦国较量的资格。魏冉自己也是一员名将,颇有军事才干。魏、韩两国联手武力干预秦国入侵,集结了二十四万军队,与秦军对峙于伊阙。

皇帝简史(2)之秦昭襄王,秦统一六国最主要的奠基者

上位后第二年,秦国多个主要大臣、他的兄弟及家族元老都意图谋逆,最后被其挫败。从而获得了稳定的国际环境,将精力用于稳定国内局势,清除内部反对势力。稳定局势后秦国开始反攻、四处出击,开始了秦昭襄王几十年的对外征伐,开疆拓土、直至国弱民穷的局面。估计前期,秦国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有稷,粮食丰富,可以支撑秦国几十年的对外战争。

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匡章攻破函谷关,为何不见白起力挽狂澜?

秦国并不满足于此,连续对魏国用兵,魏国河东汾阴、皮氏、曲沃等要地落入秦国之手,秦国兵势如此之强,引起了关东六国的不安和警惕,于是在前318年和前298年连续发动两次合纵攻秦之战,第一次秦国大胜,第二次齐、韩、魏三国组成联军以齐国名将匡章为主帅一举攻入函谷关,秦国遭遇商鞅变法后的最大惨败,秦昭襄王大惊之下只能主动割地求和。匡章攻破函谷关,为何不见白起身影,也不见他出来力挽狂澜?

白起从秦国战神,到被赐死自刎而亡,如此反差究竟为何?

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生死大战。秦国反间计得逞后,立即启用白起为主将,王龁调为副将。赵括走投无路,被秦军射死,40万士兵投降。在唾手可得赵国的情况下,白起却被召回,令白起大失所望。命令白起上战场,但白起知道必败,偏不从命。公元前258年,白起被夺官、削爵,降为士兵,被勒令离开。秦王大怒决定赐死白起。

战国名将赵奢的封神之战:对秦4连败后,赵国因何在阏与逆转取胜

本期话题从公元前282年秦军攻陷赵国的祁城、兹氏算起,直到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结束,这23年中秦、赵两军先后有过8次交锋的记录,赵军6次失利。仅有的两次战胜,一次是公元前270年赵奢取得的阏与之胜,一次是公元前269年廉颇取得的几之胜。这两次胜利中尤以阏与一战最为著名。为何在赵国屡战屡败的颓势之中,赵奢却独能逆转取胜呢?决定秦、赵两国生死命运的那场大决战是在华阳之战的11年后爆发的。

他既不是嫡出也不是兄长,为什么只有他继承王位?手段令人佩服

且看武王去世的受益人。这一举动可以说是得到了秦国上下的反对,但是赵武灵王兵临城下逼迫他们让公子稷继承王位,如此一来,秦昭王就继位了。秦昭襄王的即位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他的舅舅魏冉,来自楚国,是宣太后同母的弟弟,没有魏冉的支持,他也不可能顺利继承王位。在之后魏冉成为秦国的丞相,是因为赵国使者向秦王的劝导。他能够继承王位,可能是别人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