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讨荆州的故事 可三国时候,刘备偏偏找孙权借得了荆州。东吴大将周瑜乘胜追击,在沙市对河安营扎寨,想占领荆州。>诸葛亮早已看穿了刘备的心思,问道:“主公是否在为荆州的事发愁?”>在争夺荆州时,周瑜和曹操留下的部队打了一场恶战。>鲁肃来到荆州城下,问道:“人家出钱出人打仗,你们随后捡便宜,这是什么道理?”至今民间还流传着一句话:“刘备借荆州,鲁肃讨不还。”
成语典故_成语吴下阿蒙的含义吴下阿蒙的典故是什么? 【拼音】吴下阿蒙wú xià ā méng 【字词解释】 吴下:长江下游江东一带,以三吴地区为核心的一片区域。阿蒙:即吕蒙,吴人极喜加“阿”字,至今依然如此。吕蒙原本出生行伍、没有文化,经孙权劝学后渐有学识,以白衣渡江智胜关羽而名扬天下。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
鲁肃死后孙权为什么选严畯接班?又为什么换成吕蒙? 孙吴名将辈出,不仅有大批将才更出帅才,从周瑜、鲁肃、吕蒙到陆逊,一代接一代。周瑜去世后鲁肃扮演了他的角色,成为孙权在军事上的主要助手。>在此之后孙权才下令由吕蒙接任鲁肃的汉昌郡太守一职,屯驻于陆口,成为鲁肃的继任者。只是这一次孙权大约也觉得有些过于轻率了,所以才收回成命,重新任命了吕蒙。
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 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又设下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借战计应用的经典就是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周瑜第三十七计是什么? 兵书上有三十六计,可是聪明的周瑜,为了想...死比他棋高一着的诸葛亮,竟想出了三十六计以外的一条妙计:诈死。周瑜兵败途中,口吐鲜血,不省人事。显然,周瑜是被闷死的。>周瑜发明的三十七计,即诈死之计,一施即败,弄得一命送终。所以,直到现在,人们还是只承认有三十六计,从不承认有三十七计。
确有其才,鲁肃为孙权献出一策曹操听后吓得落笔在地 据史书记载刘备后来曾向孙权请求总督荆州,于是向孙权索要南郡。鲁肃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当时曹操占据了北方广大地区实力远在刘备和孙权之上,出于两家联盟的共同利益鲁肃建议将南郡给刘备毕竟壮大刘备的实力是为了让他对抗共同的敌人曹操嘛。事实上鲁肃给孙权的这个建议的确起到了很不错的效果,据史籍记载曹操在用笔写信时听闻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的消息之后吓得落笔在地。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关羽赴宴 关羽镇守荆州时,东吴送来请帖,邀请他去赴宴。关羽一看,火冒三丈,立刻命人取来盔甲、佩剑,牵出战马全副武装,和马夫一起前往东吴。关羽来到东吴大营,鲁肃摆上酒宴,问关羽说:“你借东吴的荆州何时归还?”鲁肃连忙拦住了关羽,关羽顺势把佩剑按在鲁肃的脖子上,东吴将士个个吓得目瞪口呆。鲁肃不敢怠慢,只好下令送关羽过了江。
鲁肃对吴国发展有何贡献? 鲁肃出生于一个士族家庭之中,优秀的家庭背景,为其将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他乐善好施,喜好结交名士,这也为他赚足了“粉丝”,为其将来的政治发展做好铺垫。>三国时局图>二、与周瑜的“完美搭档”>正是由于鲁肃乐善好施,不计较个人得失,这也让他遇见自己命中的“贵人”——周瑜,周瑜与鲁肃一样,出生在一个优渥的家庭之中,周瑜的父亲即是洛阳令周异。
三国第一谋士是谁?远胜郭嘉诸葛,不死则天下归吴 但是无论任何人对武将做出什么排名,吕布都是当仁不让的第一。而至于英雄辈出的三国,想要排除第一来谋士,则千年来争议非常多。至于三国的其他谋士,更不必多论,郭嘉这些人,虽然才华出众,但曹操没有任何一个人,也都可以成就霸业。而能够识破这一大局的只有诸葛亮和鲁肃两个人,可惜诸葛亮不能将这一战略始终付诸实践,而鲁肃却力排众议,不断的宽容蜀国,以保证联盟的存在。
诸葛亮为什么会联合孙权对付曹操?原因是什么 我的意见是联合我们江东,一起对抗曹操。加之此时的诸葛亮只是刘备的一个幕僚,并无正式职务。诸葛亮不动声色的把自己隆中对的思想传递给了孙权,还和孙权统一了战线——曹操是敌,将军(孙权)是友。诸葛亮便获得了和孙权谈判的对等地位,也将孙权置于和曹操的敌对地位,这确实体现了诸葛亮杰出的外交才能。诸葛亮再分析,刘备已经无用武之地,请将军(孙权)看清形势该降曹还是抗曹。诸葛亮大义凌然的一番话说的孙权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