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无线电专家周海婴先生逝世

2011年4月7日鲁迅先生之子、无线电专家周海婴先生逝世>周海婴先生>2011年4月7日,鲁迅先生之子、无线电专家周海婴先生逝世。2011年4月7日凌晨在北京逝世,遗体告别仪式于4月11日举行。>鲁迅病重、逝世的那一年,周海婴年仅8岁。>上海作家协会...赵丽宏获悉周海婴去世的消息说:“鲁迅之子是一个很重的头衔,但他承担得起。”赵丽宏感到周海婴先生是一个正直、有智慧、有修养的人,也是一个老派的知识分子。

鲁迅:释迦牟尼佛真是大哲

和僧人结缘鲁迅是周家的长孙,极受重视,家人担心养育不大,还未足岁,即由父亲领着去拜他的第一位师父。文情并茂,真挚亲切,显示了鲁迅感情丰富的一面,感人至深。鲁迅不但大量购买佛书,对出版佛书,也作出贡献。许寿裳回忆鲁迅的文章,曾记述鲁迅向他这样剖白:“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

一代文豪鲁迅的佛缘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以后他曾将《百喻经》用来送人,如1916年5月记“送朱造五《百喻经》一册”,可见佛教书籍在鲁迅心目中的地位。毫无疑问,鲁迅现在也已被认作是“中国的脊梁”了,但至今人们在研究鲁迅时,却很少提到他与佛教的关系和佛学给他的滋养。

鲁迅一生孝顺母亲

鲁迅的母亲姓鲁,出生于绍兴乡下一个封建家庭。鲁迅去南京求学时,母亲给他订了亲。1906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接到母亲的信,说她患病要鲁迅回绍兴探亲。鲁迅出于对母亲的爱,宁肯牺牲自己,吞下了“无爱结婚”的苦果。他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孝敬母亲。鲁迅情愿自己节省,也不愿使母亲淘气。>>伟大的文化战士鲁迅,他一生对母亲至爱至孝,体现了他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品德。

鲁迅的一段佛缘

鲁迅晚年写《我的第一个师父》,亲切而幽默地回忆了童年的这段佛缘。鲁迅赞美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之一,也是对佛门高僧“舍身”的大无畏精神的肯定。在鲁迅购阅和服芷的佛经中,令人注目的是《百喻经》。鲁迅所藏的佛经中,《百喻经》有三种版本。1914年9月,鲁迅为了给母亲祝寿,以银洋六十元委托南京金陵刻经处,刻印《百喻经》一百册,免费赠送,广结善缘。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举行。会上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宣布以“站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作为“左联”的奋斗目标。鲁迅作了后来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1930年11月,左联加入了国际革命作家联盟,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左联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在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鲁迅称史记为什么?史记中的十大名篇名句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史记》里的名篇名句有哪些?

鲁迅的另一面:每月领到工资一定要买这件非常昂贵东西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提到鲁迅,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斗士和作家。其实,鲁迅不仅是一名以笔为武器的斗士,他还有着时尚、潇洒的一面。在生活中,鲁迅懂得休闲和放松。鲁迅对吃颇为热爱。根据鲁迅的日记,在北平的15年,鲁迅去过的餐馆至少有65家。在北平,鲁迅去的次数最多的是广和居。

鲁迅的故事九则 鲁迅刻“早”的故事

鲁迅刻“早”的故事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鲁迅爱给人起绰号鲁迅有很多嗜好。有一回,一个同学偷看了先生的对课题目是“独角兽”,就悄悄问他对什么好,鲁迅说:“对‘四眼狗’好了。”鲁迅的观察力可谓尖锐,他把女生的哭状起了个惟妙惟肖的称呼——“四条”,因为女生一哭,眼泪、鼻涕齐下也!

鲁迅的故事:爱吃小米的鲁迅 好友曹靖华相送让其感动不已

因为都很喜爱苏联文学,在北平大学任教的曹靖华与鲁迅成为一对挚友。当鲁迅看到曹靖华带来的小米时,略带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小米?”《两地书》原本是鲁迅与爱人许广平的来往通信集锦,鲁迅曾在其中透露了自己酷爱吃小米这件事,没想到被细心的曹靖华记在心里。回京后不久,曹靖华得知鲁迅因为过度劳累导致身体不适,于是又想尽办法托人将包括小米在内的很多补品送到鲁迅手中,让鲁迅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