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

南朝第一英主陈霸先死后被破棺焚尸挫骨扬灰

在南朝的众多皇帝中,关于谁是南朝第一英主恐怕有争议,也许很有人会认为是刘裕,但自古以来很多人却认为是陈朝的建立者陈霸先。557年10月,陈霸先称帝,是为陈武帝。谁也不曾料想到这样一位君王死后竟被人破棺焚尸,挫骨扬灰,这又是一段怎样的一段历史呢?劈开棺椁后,王颁见陈霸先的胡须尚未脱落,就将出陈武帝尸体取出,鞭尸后挫骨扬灰,还把骨灰放进水里,一饮而尽。

苏武牧羊始末 ... 苏武为什么要到到北海牧羊?

汉武帝就派中郎将苏武送匈奴的使者回去。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本来是朋友,就暗地里对张胜说,准备把卫律...死。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已经倒在地上,浑身是血。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卫律...地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更要想办法叫苏武投降了。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3日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出生

0467年10月13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出生在1547年前的今天,0467年10月13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出生。魏孝文帝拓跋宏,中国北魏皇帝。在北魏历史上,魏孝文帝拓拔宏无疑是最出彩、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他的改革的功过在引起了一千多年来争论不休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民族和文化命运的深层思考。操劳过度的魏孝文帝,在33岁时提前耗尽了一生的精力。

历史上的今天3月3日 杨坚代周自立,隋朝开始

0581年03月03日杨坚代周自立,隋朝开始在1434年前的今天,0581年3月3日,杨坚代周自立,隋朝开始。580年5月,周宣帝病死,8岁的字文阐(周静帝)继承皇位。北周开国功臣、周宣帝的岳父、大官僚杨坚以大丞相的身份“辅政”。581年3月3日杨坚废周静帝为介公,北周亡。同时,杨坚自立为皇帝,筑大兴城为国都,改国号为隋。是为隋文帝,建元开皇。

历史上的今天2月15日 宇文觉建立北周

0557年2月15日宇文觉建立北周在1459年前的今天,0557年2月15日,宇文觉建立北周。宇文觉,一名陁罗尼,即北周孝闵帝。556年宇文觉继承其父宇文泰的官爵,袭太师、柱国、大冢宰。宇文觉在中山公宇文护的支持下,于557年2月15日代西魏称天王。国号周,史称北周。宇文觉建周后,封西魏恭帝为未公,未几就将他...死。557年9月,宇文护废大王宇文觉,将其贬为略阳公并幽禁,不久将他毒死,年仅十六岁。

衰落的皇权:北周如何一步步走到被权臣篡夺?

放到北周,杨坚原本是北周的大臣,最后却夺了宇文氏的权,就是因为皇权衰弱,一旦有大臣获得绝大多数大臣的助力或者默许,皇帝根本无力阻拦改朝换代。结果宇文赟暴毙了,导致北周幼主在位。总的来说,杨坚代周,原因就是北周皇权衰弱,一旦皇帝不再强势,皇位的选择权就落入到勋贵手中,勋贵选中了杨坚,杨坚就取周而代之。

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胡说「 ”胡人”

胡豆,胡琴,胡麻,胡萝卜,胡说,胡闹......一个个与胡人有关的词汇。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回鹘,柔然,蒙古......一个个响当当的胡人后裔的部族。胡人,在那时侯,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管外国人都叫老外。胡人,是秦汉之前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相对于中原,那时候还不知道有什么非洲美洲埃及印第安,没听过也没见过。而北方这些游牧民族就成了中原之外能够见到的外族人了,总之都叫胡人。

为什么五十六民族没有契丹族?忽必烈一个决定让数十万契丹人消失

忽必烈一个决定让数十万契丹人消失有网友问:曾经盛极百年的契丹族在辽国灭亡后去了哪里?为什么现在五十六民族里没有契丹族?也就是说,留在蒙古草原的契丹人,全部融入了蒙古,这批契丹人主要是融入了科尔沁,喀喇沁蒙古,也就是东部蒙古。另外,忽必烈一个决定建立侍卫亲军,就是征调...八种部队组成,分为万户,千户,百户和牌子等四个编制等级。并且设立蒙古达鲁花赤进行监督。

从「 ”元昊建国”说起,谈谈党项族的崛起和西夏政权的兴亡

西夏为党项的拓跋部所建,党项是羌族的一支,为「”汉西羌之别种”。魏晋南北朝以后西羌微弱,党项开始强盛,其种族以「”姓别自为部落,一姓之中,复分为小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各有酋帅,不相统一。”说明当时党项还处於氏族部落的原始社会末期。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都是当时比较强大的,其中以拓跋氏为强。后来到拓跋氏成为党项族的统治部落时。党项族逐步从氏族部落形成

史上最牛老丈人:西魏八柱国之一,四个女儿都是皇后

1981年11月9日,陕西省旬阳县的一名中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枚多面体形状的组印,后上交给了国家,经鉴定,这个刻满遒劲挺拔字体的组印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印就是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现在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身兼数职,多面体煤精组印可见一斑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是一个多面体印章,高4.5厘米,宽4.3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