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人生的真相 旅人正在疑惑之际,忽然从前方传来惊人的咆哮声,一只老虎紧逼而来。看到老虎,旅人顿时明白了白骨的原因,立刻向来时的道路拔腿逃跑。幸亏这藤蔓的庇护,终于救了宝贵的一命,旅人暂时安心了。但是,当他朝脚下一看时,不禁“啊”了一声,原来,脚下竟然是波涛汹涌、底不可测的深海!在旅人摇动藤蔓时,树枝上的蜂巢滴下蜂蜜,旅人将蜂蜜...到嘴里:“多么令人陶醉啊!”
人生总有遗憾,何必苦苦求全 一个完美没有曲折的人生,让人没有缺憾,不会理解失去的痛苦和得到的幸福。人生就是这个样子,永远是有缺陷的。有时很多事,是人力所不能及的,有时也是超出人的计划外的,也许像维纳斯一样,有一些残缺,留一点遗憾,才能让已经拥有的一切显得更可贵、更美丽。只是,也要明白,月满则亏,不能过度苛求,为人生留点遗憾的空间,体会你身边所有的好,所有的美,包容遗憾与不完美。人生总是有遗憾,所以不必苦苦求全。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普贤菩萨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菩萨自说过去的行愿:善男子!经文是普贤菩萨为菩萨众说的,先长行,次偈颂。长行中揭示了普贤菩萨十大行愿: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可先劝一家,由一家及他家,从一方及十方,普贤菩萨称性起修,一字一句,周遍法界。学习普贤菩萨随喜净土法门的精神,称赞阿弥陀佛的功德。我们学习普贤菩萨十大行愿,要牢记弘一法师书写的两句话:“愿得普贤真妙行,常乐利益诸众生。”
笑多于哭 >原来,人对生命的无限留恋都是源于:笑多于哭。只是偶尔,一时的烦恼苦痛让人忽略了这个生命的本质,但若用心体会,我们会发现:人生里总是笑多于哭。即使我们的一生平平淡淡,没有功成名就,但只要笑多于哭,这样的生命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生气就是一个气泡 但是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生气的时候其实对别人也是一种折磨,把生气的脸摆给别人看,其实是件不道德的事。过了一会,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总是从自己的利益方面去想问题,得不到时生气就是必然的,这也是为什么总能见到生气的脸的原因。弥勒菩萨对待别人的欺凌侮辱等令人怒不可遏的事时,都是采取忍辱宽容的态度来对待的。当你遇到非生气不可的事时,要学会弥勒菩萨那样的包容之心,使不快之气消失在忍耐与宽容之中。
幸福是活着的理由 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得知自己时日不多时,看着窗外阳光明媚,万物温馨,他会觉得能够活着就是最幸福的事情。然而,幸福也是对好好活着的一种体验。因此,体验“活着”就如同品一部厚厚的书,百味俱全回味无穷。幸福是活着的理由,活着是幸福的源头,两者不容分割。
你可以活得轻松一些 简单的“你知道”“你爱惜”“你不知”“你厌恶”,却很好地概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那么,你的世界,你的生活精彩与否就看你自己了。没有人必须沉重地活着,选择这样的生活是人的权利——你可以不用,但不等于它没有。如果你累了,请尝试一下偶尔颓废的生活,这会短暂地把肩上的重担轻轻卸下。选择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让身体轻松、心灵放松的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为了更多的实现快乐、幸福等的一种生活态度。
别让心情锁了自己 人生有好多无奈,当自己改变不了环境时,可以学着悄悄改变自己;当自己改变不了事实时,可以试着改变态度;当自己改变不了过去时,可以用改变现在来证明自己;人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错了的、过去的不必耿耿于怀,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用理智的心态衡定自己。让平平淡淡充实自己的生活,花自飘零水自流,世间事本来就无十全十美之事,何苦庸人自扰呢?不管怎样,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中的那份情,更不能再输了心情……
佛度有心人 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乐、成功,很大程度上由心灵决定,由心灵的修炼程度决定。一个人内心迷惆、混乱、暗淡,必不能端正人生方向,经常误入岔道岐途。一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无妄想时,一心即是佛国;有妄想时,一心即是地狱。对内心世界的陌生,导致了生活中的无数挫折。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才没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