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

骊山老姥授《阴符》记

接着,老姥让李筌随她来到一僻静处,两人倚石而坐,老姥便详细地讲授起《阴符》经来。老姥讲完经文,又告诫李筌说:《阴符经》是天界上清宫的秘藏,道门圣者尊重的经典。他以骊山老姥的传授,注释了《阴符》,记述了《二十四机》,著作了《太白阴经》,还著述了《中台志》《阃外春秋》。上述骊山老姥为李筌授《阴符经》的故事,最早见之于李筌所著的《黄帝阴符经疏》的序言里。从此,骊山老姥和她所传的《阴符经》便传之天下。

三月初三拜轩辕黄帝的传说

“三月三,拜轩辕”。春秋时期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官方主拜,乱世民间自办。每年三月初三在新郑公拜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典。《史记?五帝本纪》说轩辕黄帝的功绩之一是“艺五种”。这许正是黄帝的伟大之处,为制止抢婚习俗而引发的纷争,黄帝决定选娶贤淑温柔而相貌丑陋的嫫母作为第四位妻子。这说明黄帝时期已经开始进入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征程。

拐角井与轩辕酒的传说故事

有一次,黄帝和蚩尤发生了战争。应龙和力牧率兵来到拐角山下,命令士兵原地休息。黄帝和风后亲自带领了一支精悍军队,翻山埋伏,截断蚩尤军队的退路。在伯益提议下,黄帝同意把这口井命名为“拐角井”。“杜康酿酒醉刘伶”的故事,据说,就是用“拐角井”的水,酿出的酒,才把刘伶醉倒。千百年来,流传在当地的民谣说:“店头有眼拐角井,井水可当烧酒饮;杜康用它醉刘伶,黄帝用它敬功臣。先民用它祭天地,拐角井水有神通。”

祝融的故事

黄帝时候有个火正官,名叫祝融,他小时候的名字叫做黎,是一个氏族首领的儿子,生成一副红脸膛,长得威武魁伟,聪明伶俐。不过他生性火暴,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火冒三丈。黎还会用火煮饭烤肉,用火取暖照明,用火驱逐野兽蚊虫。这些本领,在那个时候是了不得的事,所以大家都很敬重他。谁知已经钻得很热的尖石头碰在石山上,“咔喳”一声,冒出了几颗耀眼的火星。黎看到了,很快想出了新的取火...。

黄帝取名"轩辕"的由来

黄帝发现他的大圈帽被狂风吹得就地滚动,并不倒地。黄帝把刚才发生的事向三位参臣诉说了一遍。黄帝深思了半天,表示同意。常先命先民,四个圆石盘安装一辆车,全部安成后,黄帝召集所有先民前来观看表演。因黄帝当时还没有一个正式名字,就以“轩辕”命名,作为黄帝正式名字。最后,还是黄帝自己决定。“轩辕黄帝”从此就这样沿用下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自己“始黄帝”。

黄帝出世的传说

传说一相传轩辕黄帝的母亲叫附宝。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黄帝的母亲名附宝,是位圣贤之人。附宝怀孕24个月,天空出现五彩祥云,百鸟朝凤,二月二日黄帝在沮水河畔,沮源关降龙峡出生了。传说三黄帝生于山东省曲阜市周围,如果黄帝本人存在的话,这一说法无论在学理上还是遗址上,毫无疑问都是目前为止证据最充分的一个。

黄帝擒蚩尤的故事

蚩尤是炎帝的苗裔,在涿鹿之野那场神国的战争中,炎帝被黄帝打败了,迫于无奈退居南方,蚩尤也被俘虏而做了黄帝的臣子。黄帝得了玄女的援助,从此行军布阵变化高深莫测。黄帝的军队合围上来,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铜头铁额的蚩尤首领,也没有逃脱被活捉的命运。黄帝当然不会宽恕被活捉的军队首领蚩尤,所以立即就在涿鹿这个地方将他...掉。

刑天挥斧舞盾

“刑天”即为“断头者”的意思。炎帝委曲求全,刑天虽然和蚩尤一样,也曾力劝炎帝举兵复仇,却没有能够让炎帝坚定复仇的决心。他偷偷离开南方天庭,左手握了一面盾,右手拿了一把板斧,气势汹汹地一直奔向中央天庭,直接去向黄帝发起挑战。黄帝听说刑天...来,怒不可遏,当即提了一把宝剑,亲自出来与刑天展开激斗,两人在云端里剑斧交加,你来我往,拼命厮...。刑天用手一摸脖子,发现自己的头颅已经没有了。

刑天的故事

刑天,原本是一个无名的巨人,因为后来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做“刑天”。刑天就是砍了头的意思。刑天当然完全赞同蚩尤,心中也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他要帮助炎帝把中央天帝的位置夺取过来。黄帝深知刑天有勇无谋,只有一时之猛,这次只是仗气来拼命的。刑天因为总是不能取胜,心里很着急,出战时的一腔怒气全部郁结在丹田,不能发泄,胸膛都快憋得爆炸了。刑天的头颅一骨碌就滚进这条缝隙里面去了。

黄帝陵手植柏的传说

迈进轩辕庙大门,迎面便是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柏,这便是着名的“黄帝手植柏”。黄帝手植柏下围十米有余,七人合抱不严,所以当地民谚说它是“七搂八扎半,二十四个疙瘩不上算”。黄帝发现桥山一带群民,有的栖居于树,有的与兽同穴,既不文明,又不安全。传说黄帝在乘龙升天飞经桥国上空时,还特意让巨龙停下来,为了再看一眼自己亲手栽下的那棵柏树。传说现在黄帝手植柏树干上长的24个疙瘩,就是那时黄帝扔下的肉块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