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

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秦史:「 ”合纵”「 ”连横”政策的来龙去脉(图)

公元前313年,为了寻求共同「”发展”,张仪来到了楚国。张仪的到来,让楚怀王万分惊恐,他知道张仪被自己侮辱过,如果张仪提起此事,场面就会异常的难堪。好在张仪很是大度,那件挨打的事情,只字不提。张仪此行的目的,只是为了秦、楚两国的友好。张仪说道:「”当今天下七雄中,只有秦、楚、齐三国最强。而齐、楚两国势均力敌,天下的大势还得看秦国。如果秦国与齐国联手,则齐强楚弱;反之,如果秦国与楚国联手,则楚强齐弱

山东五国陆续被灭时,齐国为何不出手相助,反而要向秦上表称贺?

文/格瓦拉同志从前230年开始,秦王嬴政仅用了9年时间便陆续消灭山东六国,完成天下的统一,由此建立起史上首个帝国。在山东诸国被兼并的过程中,出现过很诡异的一幕,那便是作为最后被灭亡的诸侯国,齐国非但没有出手援助邻国,反而屡屡向秦国上表称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切,还要从齐国的国策说起。

战国初年的东方霸主越国,为何最终会被排挤出战国七雄?

但郯国也许是被越国人彻底占领了,连国君郯子鸪都成了越国人的俘虏。有可能借此机会,越国人还收复了从前楚国人占领的莒国土地,但是莒国复国,是不可能了。随后不久,莒地又被齐国所攻克,虽然此时的齐国,已经被田氏控制,但田氏还尚未代齐。不过齐国人虽然占领了越国的西大门,却依然畏惧越国。就在齐国占领莒地之次年,越王朱句离开了人间,其子越王翳即位。

麟剑《人类源流史》东亚古代民族∶华夏族与华夏诸国3

华夏族与华夏诸国3四、战国时期战国是中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时间界限,仅依历来惯例,以三家分晋为起始标志,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终止。春秋末年,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战国早期,上述大国,除吴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以外,其余的全都保存了下来。秦国和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

《资治通鉴》里面蕴藏了多少智慧?能让一个人读十七遍

我一定会告诉他学历史必看的一本书-《资治通鉴》。同样是记载孙膑击败庞涓,《史记》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手法就有一些不同。-《资治通鉴》这是《资治通鉴》的记载,意思就是齐国击败了魏国,俘虏了魏国太子。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史记往往会让人热血沸腾,但是资治通鉴往往通过前因后果告诉我们一个小智慧。对于血气方刚年轻人来说,《资治通鉴》是一本很有必要去读的书,更何况还有人读资治通鉴读了十七遍。

「 ”亚父”:中国封建社会君臣关系演变进程中的特殊状态

在中国历史上,「”相父”是一个相当特殊的角色,能够当得起「”相父”的,他们或是托孤之臣,跟随先主打下了江山,先主中道崩殂,临终将少主托付与之,希望其能尽心辅佐,以成千秋霸业;或是在征伐过程中,结下深厚的父子之情,在被授予功名利禄之外,更是博得了仅次于生父的政治地位。正因如此,「”相父”又被称作「”亚父”,在帝国纷争...伐的底色上,这群特殊的「”亚父”,既承担起「”相”的职责,不断校正着一个王朝的

曾国藩:面对利益和诱惑,一定要做到这三点

01要看到利益背后的「”陷阱”常言道,利字旁边一把刀。面对利益,愚者只看到好处,趋之若鹜,最终付出惨痛代价;而智者却能看到利益背后的利害、甚至是陷阱,能够权衡利弊。春秋时期的齐国,齐桓公当政之初,齐国衰败,鲁、梁两国都比齐国强大,且对齐国虎视眈眈,齐国的处境非常危险。为了逆袭,管仲向齐桓公献计,命令所有国民都穿绨料的衣服。因为鲁、梁的国民比较擅长织作绨料。计划制定以后,齐国从鲁、梁高价、大量买入这

「 ”田忌赛马”的田忌,最后结局如何?

原本必输的田忌,结果逆袭战胜了齐王。而此次的赛马比赛,不仅令田忌名声大噪,就连名义上的输家齐王,也大有所获。田忌一生中最重要的战绩,也是最出彩的战绩,是在与魏国的对战中。后来齐威王去世,齐宣王成为新一代国君,在了解了齐国两忌的恩怨之后,齐宣王得知将军田忌是被诬陷的,于是又将田忌从楚国征召了回来,让他恢复了原来的职位。田忌本是齐国宗亲,此番得以洗刷冤情,重新回到齐国,自然是求之不得。

齐国兵强马壮,可齐桓公背着武器很少出手,这才是智慧型霸主

齐桓公大喜,依计行事。齐桓公这次会和诸侯,就是拜宋桓公所赐。开会的日子迫近了,宋桓公先到了,对于齐桓公组织的这次会议,宋桓公表示了感谢,毕竟这是一个为自己正名的会议。大会如期举行,五个诸侯分宾主落座,大家等着主人齐桓公致辞。想想管仲说的有道理,齐桓公消了气,那我这霸主也当了,该怎么抖威风那!第二天,齐桓公设宴款待鲁国客人,随后把汶阳之地还给鲁国。鲁国在曹刿的努力之下,趁着齐桓公想立信之际,拿回了失